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十年”:北京成全國首個減量發展超大城市,將實施新一批疏解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莎 北京報道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的十週年。十年來,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爲10.4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9倍。
2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在發佈會上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規劃政策框架搭建形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進展,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的階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趨完善,重點區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持續提升,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的階段。
解決北京“大城市病”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
“大城市病”主要包括人口過度增長、交通擁堵、生態環境壓力較大、住房價格居高不下、社會管理難度較大等方面。
郭蘭峰表示,要解決“大城市病”問題,就要減少非首都功能,從更大的區域範圍內化解北京的問題。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既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又帶動天津和河北發展。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十年來,有關部門堅持控增量、疏存量相結合,從激勵和約束兩方面加快構建疏解政策體系,分批分期推動相關功能疏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控增量方面,嚴格審批在北京落戶的一般性製造業等項目,將一批原來準備在北京落戶的非首都功能設在京外。同時不搞“一刀切”,積極保障符合“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項目。
在疏解存量方面,堅持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穩妥有序推進疏解工作。一是推動一批區域性批發市場、一般製造業向京外有條件的地區轉移。二是推動中央單位所屬非首都功能疏解。
郭蘭峰透露,2014年戰略實施以來,北京市疏解了一般製造業有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目前,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雄安校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雄安院區都已開工建設,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中國礦產等央企雄安總部正在加快建設,中國三峽、中國船舶、中國電子總部也分別從北京遷移到武漢、上海、深圳,這也有利於全國的經濟佈局。
與此同時,北京持續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標,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30平方公里。首都功能持續優化提升。
“我們用減量來倒逼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城市深刻轉型,實現了減量背景下的高質量發展。”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說。
十年間,北京經濟總量先後跨越3萬億、4萬億兩個大臺階,2023年北京GDP超4.37萬億元,同比增長5.2%。北京人均GDP、勞動生產率、萬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在全國省級地區一直處於最優水平,北京也成爲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建設好北京“新兩翼”
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是北京的“新兩翼”,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城市副中心是重要的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之一,在發展過程中首先要承接北京中心城區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實現中心城區首都功能的提升。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旅遊通航,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對非首都功能的承載力穩步增強。北京城市副中心優質資源要素不斷集聚,北京學校、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等學校、醫院相繼招生、開診,61家北京市屬國企及下屬企業落戶。運河商務區註冊企業超2萬家,北京綠色交易所啓動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
目前北京市四套班子以及70多個市級部門、近3萬多工作人員已經遷至副中心辦公,環球影城成爲旅遊地標,北京藝術中心、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等文化建築已建成亮相,城市副中心的生活品質正在不斷提升。
葉堂林表示,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都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但二者在發展基礎方面存在一定區別。副中心位於北京市內,其發展要考慮原有基礎設施和產業佈局,雄安新區是在一張白紙上繪圖,需要重新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
郭蘭峰表示,目前繪藍圖、編規劃、出政策這些管長遠的重大的基礎工作基本完成,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城市框架基本拉開、雛形顯現,白洋澱治理成效持續鞏固,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增加,現在雄安新區已經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的階段。
郭蘭峰談到,雄安新區經過幾年建設有了雛形,但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還有一些體制機制需要建立完善。接下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還會繼續推進一些重大的基礎設施項目,目標是要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夏林茂表示,下一步,北京將繼續高質量建設城市副中心,重點處理好與雄安新區、中心城區、周邊地區的關係,持續完善城市框架,實現以副輔主、主副共興,繼續保持每年千億級投資強度,加力推進軌道交通101線,六環路的高線公園等重點項目。圍繞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3+1”主導功能,與雄安新區錯位承接產業資源,加快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抓好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持續提升同城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