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 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新模式

服務型製造是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的新型產業形態,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通過多年的政策驅動和實踐探索,我國服務型製造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創新業態愈加豐富,但諸多制約因素仍然存在。2024年5月,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服務型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範的服務型製造標準體系,促進服務型製造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服務型製造支撐高質量發展

發展服務型製造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發展服務型製造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深刻內涵。服務型製造能夠創新優化生產組織形式、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從而催生出大規模個性化的定製模式和“硬件+軟件+平臺+服務”的系統集成方案等新模式新業態。通過建立共享製造平臺和分佈式生產網絡,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製造資源和技術優勢得以輻射到中西部和其他欠發達地區,從而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基於全球供應鏈網絡,中國企業通過提供面向全球的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持,促進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的深度參與和競爭力的提升,有利於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共享製造平臺和按需生產服務能夠降低中小企業的准入門檻,使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到高端製造業中來,分享行業發展紅利。

發展服務型製造能夠深度激發國內需求,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動力。一方面,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重塑了供給和需求的關係,滿足了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緩解了供求兩側的信息不對稱與資源錯配,使消費需求聯通製造供給,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個性化、高端化、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服務型製造在刺激原有需求增長的同時也不斷挖掘和創造新需求,通過跨領域、跨產品、跨行業的供給側貫通,拓展了供給場景,促使製造鏈和服務鏈共同發力、交錯延伸,持續地將潛在和隱性需求轉化爲實際需求,助推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

發展服務型製造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的重要驅動。近年來,國際環境中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多,導致全球生產分工格局面臨調整和重構,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性與自主可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網絡面臨系統性重塑和整體性變革的背景下,發展服務型製造是適應變革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的關鍵引擎。

自主可控和高度靈活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基石。一方面,服務型製造以科技創新爲底層邏輯,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通過實施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維護檢修、回收利用的全鏈條管理,有助於實現自硬件至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升級、維護的全流程精準掌控。另一方面,服務型製造促進了關聯主體的緊密協作,推動了傳統的靜態鏈狀模式向動態、靈活、穩定的拓撲結構轉變,從而顯著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在面對外部衝擊時的抵抗能力和恢復能力。此外,服務型製造以其附加價值和資源整合的特性,使產業鏈供應鏈更具競爭力。前者源自服務型製造中服務要素的加成,即盈利模式的核心由單純依賴製造業產品本身的價值轉向產品附加的服務以及整體配套方案的價值,包括定製化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售後保養服務等;後者來源於服務型製造中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合作,即通過共享研發資源和生產設施等手段,對產業鏈供應鏈的資源優勢進行有效整合和共享。

發展服務型製造是企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首先,發展服務型製造推動了技術革命性突破和顛覆式創新。服務型製造改變了傳統的產業關係,定義了製造與服務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催生了全新的技術創新路徑和應用場景。製造業企業通過整合服務供應商的資源,開展跨界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形成了新的創新模式,有助於實現技術融合式創新和跨越式發展。

其次,發展服務型製造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服務型製造創新性地融合了傳統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與生產性服務要素(物流運輸、金融保險、信息技術等),使生產要素配置更加靈活多樣,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最後,發展服務型製造能夠深度賦能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高端化方面,服務型製造積極融入高技術、高價值服務要素,顯著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及產品附加值;在智能化方面,服務型製造集成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全面促進了從產品數字化研發、自動化生產到信息化管理的全方位智能化升級;在綠色化方面,服務型製造踐行節能環保的綠色製造理念,緊密依託專業化的節能環保服務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機制,有利於達成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雙重戰略目標。

發展服務型製造的實踐路徑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加快建立健全涵蓋服務型製造全流程的系統性政策扶持體系。着力打破製造業與服務業間的制度壁壘,降低兩業融合的市場準入門檻,簡化行業准入手續和流程。合理消除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政策差異,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完善政府採購政策,加大對服務型製造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採購支持力度。

二是強化創新驅動引領。鼓勵企業培育創新團隊和創新孵化平臺,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攻關,推動實現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製造業與服務業實現跨領域的協同創新,提升技術融合創新能力;深化產學研用合作機制,整合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更好滿足產業科技創新需求;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確保新模式和新業態下的創新成果,特別是融合性創新成果得到有效保護。同時,積極與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共享創新成果,共同應對技術挑戰。

三是加快標準體系研究制定。持續推進服務型製造標準體系建設與實施,探索可複製的模式。一方面,依託示範企業與示範平臺建立健全服務型製造標準體系,規範服務型製造的基礎性標準;充分發揮成功實踐案例的示範引領效應,促進標準體系推廣應用。另一方面,支持行業領先企業和服務型製造先進地區積極建設行業內或區域內服務型製造標準,對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地區標準先行先試。緊密結合服務型製造發展需求和產業實際,積極參與國際服務型製造標準治理;引導企業樹立遵循標準、創新標準的理念,推動標準化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實踐深度融合。

四是加強信息基礎設施賦能。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支撐服務型製造發展的關鍵環節。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有助於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和良性循環發展。推動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臺、5G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以及信息產業集羣和產業園區的建設。加強數據資源共享,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臺,促進信息流通。加快智能製造技術應用,推動產業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與信息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提升整體產業的智能化水平。

五是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建立健全服務型製造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體系,推動製造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型服務型製造業態,推進上下游產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優化服務型製造發展的空間佈局,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型製造企業集羣和示範園區,打造一批服務型製造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着力構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發展格局下我國製造業高端嵌入全球價值鏈研究”(22&ZD100)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教授;湖南大學自由貿易區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