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家加盟店離場 絕味食品迎來下滑“拐點”

作者 |鄭皓元 鍾雨潤|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面對滷味行業的整體承壓,絕味的“鴨貨”生意似乎也不好做了。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下稱“絕味食品”)發佈2024年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實現營收33.40億元,同比下降9.73%。絕味食品在財報中解釋稱,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主要是銷量下降所致。雖然淨利潤方面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2.20%至2.96億元,但該數據較2021年同期已萎縮超四成。

絕味的加盟商承壓更爲嚴重,截至中報發佈,絕味共有門店14969家,較2023年年報中的15950家減少了981家,整體增速趕不上閉店速度。有絕味加盟商透露,加盟絕味需2年交一次加盟費,四年裝修一次店,疫情後毛利率有時候只有30%,公司還規定不得私自轉讓店鋪及經營權。“門店虧損又很難盤出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加盟商只能選擇離場”。

財報發佈後,絕味食品股價下跌2.49%。截至9月3日收盤,絕味食品股價爲12.57元/股。事實上,絕味食品股價自2021年以來便持續走低。截至目前,絕味股價較2021年2月106.12元/股的歷史高點累計跌超八成,創下7年來的歷史新低,市值在三年內已蒸發約550億元。

半年關店近千家 絕味加盟商陷盈利困境

小楊是絕味北京的一個加盟商,在今年5月,他選擇關閉了其加盟的絕味門店。

據他介紹,在北京開設一家絕味鴨脖門店,每月房租約5000元、人工費約9000元、水電及雜費約1500元,月均店鋪開支在15500元左右。“目前門店的客單價約在27.55元的左右,單品毛利率在40%左右,以此毛利率粗略計算,一個月至少需要銷售1407單才能分攤掉店鋪日常運營的基本開支。在不盈利的情況下,一家店每天的人流量至少要達到47人次店鋪才能正常運轉。目前絕味很多門店的客流量因爲選址的原因達不到這個數據”。

多位絕味鴨脖的店員向本站財經表示,選址決定了客流量及該區域的綜合消費能力,如果周邊人羣購買力不強,即使消費者多,但由於客單價不高,門店賺的錢都不一定能付房租。

此外,也有店員指出,“絕味的渠道與價格存在矛盾。” 據瞭解,絕味鴨脖渠道較其他同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下沉”。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以直營模式爲主的其他品牌,絕味的加盟模式使其在在渠道下沉和市場擴張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根據窄門餐飲數據,在城市分佈上,絕味鴨脖在二線以下的店鋪分佈比例遠高於周黑鴨等其他鴨脖品牌;而在選址分佈上,絕味鴨脖鄉鎮店的比重也遠大於其他企業。

據絕味官方數據顯示,加盟一家絕味鴨脖在縣級城市、地級城市和省級城市預計所需總費用分別爲8.94萬元、15.52萬元和15.99萬元;其店鋪投資回報期約爲14個月。而上述北京加盟商小楊透露,“在店鋪落地尚未開業的情況下,一家普通絕味鴨脖前期投入肯定是要超過15.99萬元,在北京能在14個月內達到絕味官方承諾投資回報期的門店很少”。

然而相較於“下沉”的選址戰略,絕味鴨脖在價格上卻談不上“下沉”。爲了讓消費者對其價格不要太敏感,絕味的鴨貨單位未使用斤,而是使用140g、200g、250g、350g等單位。本站財經通過探店發現,目前其250克的鴨脖賣到了27元,相當於一斤54元,而鴨舌一斤則高達198元。

引入資本上市後,爲了維持高利潤以更好地給投資人講故事,連鎖鴨店進行了瘋狂擴張,而資本化去運作連鎖店使其成本已遠高於普通夫妻店。有業內人士表示,從上游買鴨再到做鴨、運輸、倉儲、房租、設備、人工等,產業鏈的延長增加了許多非必要成本投入,而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回售價上。最終,面對企業戰略與產品售價之間的矛盾,消費者如果不買單損失最大的還是加盟商。

有加盟商曾向媒體透露,加盟絕味需2年交一次加盟費,四年裝修一次店,疫情後毛利率有時候只有30%,虧損但店鋪又很難盤出去,公司規定不得私自轉讓店鋪及經營權,且只能轉內行,有能力的加盟商才轉得出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加盟商只能選擇離場”。

爲穩住加盟商,絕味食品在近年加大了對加盟商的扶持力度,這也讓其銷售費用攀升,2021-2022年,絕味食品銷售費用分別爲5.24億元和6.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2.78%和23.26%,2023年同比減少了16.30%至4.40億元,但至2024上半年,其銷售費用又同比增長13.6%至2.98億元。

受原材料成本上漲,絕味食品的毛利率也在遭受考驗。其在財報中表示,以鴨脖爲例,2023年3月的價格一度飆升至每斤14元,遠高於之前的4至5元。對此絕味方面選擇提價來穩住毛利率。2022年初,其宣佈對全線產品提價約5%,隨後又對鴨掌、魷魚、鳳爪等熱門產品的價格進行了7%至10%的上調。該策略雖帶來短期效果,但對價格敏感的年輕羣體已經開始不買賬,這也直接衝擊到加盟商的盈利狀況。

財報顯示,自去年以來,絕味加盟店的開店速度便初顯頹勢。根據財報,絕味鴨脖近三年的年末門店數淨增數分別爲1315家、1362家、874家,2023年店鋪淨增速較上年同比放緩35.83%,店鋪擴張已遇天花板。

而從今年開始,絕味門店的擴張情況更是每況愈下。截至2024年中報發佈,絕味鴨脖在營門店數量爲14969家,較2023年年末的15950家減少了981家。窄門餐飲數據顯示,絕味今年前七個月的店鋪新增數量僅爲529家,而閉店數量卻高達2748家,開店速度遠不及閉店速度。而這些大規模閉店的背後是絕味加盟商普遍存在的經營困境。

業績增長乏力下大股東頻繁套現

中報顯示,絕味食品在業績增長已遭遇瓶頸。今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共實現營業收入33.40億元,同比下滑9.73%。對此,絕味方在財報中解釋稱,營收下滑主要系報告期內銷量下降所致。

此外,絕味食品淨利潤增長乏力,自2021年以來就持續低迷。財報顯示,其2022年淨利潤僅爲1.96億元,較上一年度縮水近八成;即使企業業績在2023年有所好轉,但3.17億元的淨利仍遠低於以前年度的正常水平。反映在今年中報中,絕味食品2.84億元的淨利雖較去年同比增長23.92%,但較2021年同期的4.91億元而言縮水已超四成。

在業績增長疲軟的情況下,絕味食品仍堅持發放大額分紅。2022-2023年,其淨利潤分別爲2.35億元和3.44億元,兩年間累計分紅達4.3億元,幾乎用所有淨利潤“回饋股東”。此外,本站財經梳理髮現,絕味食品近五年來連續派發現金股利,其分紅金額累積達14億元,約爲煌上煌五年累計分紅的5.5倍。

中報披露當日,絕味食品再次發佈利潤分配預案。公告顯示,絕味食品預計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3元,總分紅金額將達1.82億元,約佔企業歸母淨利2.96億元中的61.45%。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絕味食品的大股東就曾多次通過減持股份進行套現,曾在4個月內累計套現近40億元。

2020年9月,絕味方曾發佈公告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和上海福博將因自身資金需求減持公司股份。截至2021年1月,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減持持股份3648.0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99%。無獨有偶,2021年6月至7月,以上海聚成爲首的絕味大股東再次因自身資金需要減持股份1633.8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66%。兩次減持完成後,絕味食品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套現近40億元。

通過大額分紅和多次減持套現,絕味食品的實際控制人賺得盆滿鉢滿。天眼查顯示,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廣和上海福博分別於2011年1月-2月先後成立,實控人均爲絕味食品創始人兼董事長戴文軍。據粗略計算,戴文軍自上市以來個人套現已超過10億元。此外,自絕味食品上市以來,戴文軍的個人薪酬也在持續上漲,現已從2017年的63.98萬元翻了1.62倍至167.65萬元。

針對絕味食品控股股東及其盟友套現行爲,業內人士認爲是因公司發展已達到天花板。從行業來看,滷味鴨脖類產品已經沒有太大的增長空間,該細分賽道在未來將面臨更大的產品迭代壓力。在此基礎上,儘管絕味在休閒滷味中市佔率仍排名第一,其未來經營必然也將面臨瓶頸。若未來門店數量沒有太大增長,其整體業績增長必然迎來不小的挑戰。

對外投資常年虧損

相較於成立於九十年代的煌上煌與周黑鴨,絕味鴨脖是位“年輕後生”。2005年,創始人戴文軍從千金藥業辭去市場經理之職跨界倒騰起滷味鴨脖,先從周黑鴨“學藝”鑽研出滷水製作的核心技術後便在長沙創辦了第一家絕味鴨脖,期間陸續打通了“中央工廠”並引入冷鏈物流開啓規模化擴張,開放加盟僅一年便開出61家門店。

憑藉着豐富市場營銷經驗,戴文軍選擇聚焦下城市場深耕社區營銷,結合轟炸式廣告投放及聯名營銷快速搶佔了空白市場。2011年,絕味門店數達到3686家,5年間翻了近60倍。此後,其門店總數每年都以穩定的增幅持續增長。2017年,絕味食品登錄資本市場,營收規模已超越周黑鴨達38.5億元。2019年,其突破萬店大關,全年淨收入達到八億,是周黑鴨的兩倍,規模也遠超同期在國內市場的肯德基與麥當勞。截至2023年報告期末,絕味食品門店總數達15950家,覆蓋了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從營收結構看,絕味食品的收入主要來自向加盟商提供產品批發服務。2023年,其實現營收約爲72.61億元,其中加盟商食品批發收入約爲54.18億元,約佔營收總額的74.61%。龐大的加盟商規模爲絕味食品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供給。

近5年,絕味食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值高達9.312億元。其規模雖在2023年較自身平均水平大幅下降,但仍高於周黑鴨與煌上煌。

然而,依賴門店增速推動業績持續增長已觸及天花板,對外投資的支撐就顯得格外重要。

早在2013年,絕味食品就開始佈局投資業務以擴張商業版圖,其投資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並通過該子公司大規模對外投資,投資領域大多聚焦於食品生態圈或位於食品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絕味食品通過深圳網聚間接參股了“和府撈麪”“千味央廚”“快行線”等20家實體企業。此外,其還通過投資“湖南金箍棒”“寧波番茄叄號”等多傢俬募投資基金進一步對外投資。

2023年,絕味食品的長期股權投資金額高達25.27億元,在總資產中佔據近三成,然而其投資效益卻不高,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甚至連年爲負。

財報顯示,除了2017和2019年其投資收益爲正外,其餘年份皆爲虧損。其中,2020-2022年的累計虧損高達近3億元。近三年企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則分別爲-10.58億元、-10.26億元、-10.62億元。在經營活動能爲企業穩定供血的情況下,投資活動卻對企業的現金流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此外,中報披露前,絕味食品曾於8月15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告知書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截至目前,絕味方對於此次立案原因尚未做出任何解釋。值得注意的是,絕味食品在過去四年間就因“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門店營業款、加盟費、管理費管理不規範”等信息披露問題被多次點名。

重重問題之下,大資金對絕味食品的態度也越發冷淡。從持倉機構看,截至今年一季度,絕味食品的全部持倉機構爲21家,持倉股數爲3.392億股,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少了6788萬股。

目前,滷味行業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由於門檻低,產業鏈龐大,競爭對手衆多,導致整個滷味的行業集中度並不高。行業三巨頭在整個滷味行業的佔有率也不超過20%,這也就出現即使規模不斷擴大,滷味企業發展卻呈現低迷狀態。有業內人士表示,“供應鏈建設水平決定企業發展上限,這也是滷味行業未來的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