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IPO來了,事關14億人的飯碗

萬萬沒想到,近13年來最大IPO會是一家“農業公司”。

0 1

先正達上市

一個農業巨無霸IPO要誕生了。

這可能是今年A股最重磅的消息之一。

6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審覈委員會2023年第53次審議會議召開,審議結果顯示,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說實話,這個速度有點嚇人了。

5月19日,先正達重新申請在上交所上市。

6月16日,順利過會。

也就是說,僅僅28天先正達就通過了審議,可謂是光速了。

今年四五月份那會兒先正達首先表示在科創板上市,而後又決定撤回上市申請。

現在看來是嫌科創板太小,主板才符合他們的定位。

科創50成份股公司合計市值2.6萬億,佔板塊整體的41%,平均市值514億元。按這個比例算,整個科創板市值加一塊都還不夠6萬億。

在此之前,科創板“千億市值俱樂部”成員寥寥無幾,也就晶科能源、聯影醫療、金山辦公、天合光能、海光信息、大全能源等6家公司,合計市值大概7000億元左右。

而先正達的估值接近5000億,假如登陸科創板,一舉就能讓千億俱樂部擴容70%!所以,他們最終還是選了主板。

若一切順利,先正達此次IPO或將成爲繼2010年農行685億元首發募資後,A股13年來規模最大的IPO。

而在整個A股歷史中,這也是第四大的IPO,僅次於農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神華。比近幾年的幾個明星IPO:中芯國際、中海油、中國移動,都要大。

對於A股而言絕對意義非凡。

0 2

中國的農業巨頭

股票最早是在1602年出現的。爲了順應資本主義的發展,彌補企業資金匱乏的現狀,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是最早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在清末發行的股票實際上是洋人發行的。直到1990年12月19日,代表中國的股市纔開始正式上市。股市主要是用來發行股票和進行股票交易的,通過市場融資,促進企業、市場更好地發展。

從歷史發展到今天,股市第一位置是融資發展,解決社會就業,增強國家競爭力,之後就是企業發展讓股東受益。

這樣就是正循環了,企業通過大量的人籌資也就是錢給有能力的者做大做強,解決就業,大家又有收入,收入吃穿住行投資,這樣社會循環起來。

A股這幾年一直爲人所詬病的原因,一方面是規則還不完善,相對於美股這樣的成熟市場,A股還處於“蠻荒時期”。

另一方面是優質的企業不夠多,近十年中國發展最好的公司,90%都在海外上市。A股的股民其實並沒有共享到這一波的紅利。

如今,像先正達這樣的公司,陸續在A股上市,其實就可以解決A股股票池質量不佳的問題。

袁隆平曾在一次採訪中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

糧食安全如何再如何強調都不爲過,尤其是現在政治環境愈發複雜,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出幺蛾子。

而種業恰恰是先正達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大部分人對這家不甚熟悉;但在業內,先正達的名頭可謂是如雷貫耳。

全球植保行業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三;

中國植保行業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一,作物營養行業排名第一;

在數字農業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在國內農業領域,先正達無疑是帶頭大哥、行業母艦。

而追根溯源,這家公司並非一家“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

2000年初,阿斯特拉捷利康的農化業務、諾華的作物保護和種子業務分別從原公司中獨立出來,組建成一個新的農業公司——Syngenta(先正達)。

來自歐洲,發跡於瑞士,Syngenta由兩個相異詞根組成,含義是“讓人們匯聚到一起”。

而先正達與中國的故事,要從一個併購案說起。

2015年開始,全球農化行業掀起重組浪潮,美國杜邦和陶氏宣佈合併,德國拜耳宣佈收購美國孟山都。

目睹這一幕,中國化工集團出手了。

中國化工抓住國際化工行業重組的重要機遇,迅速與先正達董事會取得聯繫。雙方經過7個多月的艱苦談判和交流達成了共識。

彼時先正達已經是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美國百年老企業孟山都早已虎視眈眈,收購難度可想而知。

但中國企業能夠擊敗美國企業的原因,還是在於“誠意”。

美企孟山都不是直接拉一箱箱美金去併購,是用各種金融手段,融資手段。而中國是直接把美金給先正達。

中國說了不干涉先正達的業務。孟山都還沒買,上上下下就開始說等到收購了,只留化工部,其他一律自身自滅聽天由命。

先正達作爲老牌化工企業,一向是穩中求進,所以毫不意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中國。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海外併購,自此,美國、歐盟和中國“三足鼎立”的全球農化行業格局形成。

中國在農業賽道上,終於有了名字。

0 3

先正達,未來如何?

現在A股分化得很厲害。

有些公司簡直就是“做棺材”的,進來一個股民埋一個。

有些公司長期不分紅,卻沒少圈錢,最奇葩的是市場還十分喜歡這類講故事的公司。

有些公司是現金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茅臺。

前段時間,貴州茅臺開股東大會了,分紅方面,基本是年度利潤的52%左右。茅臺的分紅佔利潤的比例長期保持在50%左右。上市以來,茅臺累計分紅1760多億元,是2001年上市募資金額的88倍。

88倍,這就是持續高分紅的現金奶牛的價值,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有些人說分紅有什麼用呢,分紅還不是折到股價上去了?這話沒錯,但是長期來看,高分紅的公司,光分紅就是當初投入的好多倍,這是非常令人安心的。

先正達從目前看來,極有成長爲現金奶牛的潛力。

2018-2020年,先正達集團資產負債率分別爲56.29%、57.19%、40.51%。2018年末、2019年末,先正達集團資產負債率均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對應年份行業均值分別爲43.25%、44.87%)。

所以這幾年公司的盈利情況一直不咋好。

2018-2020年,先正達集團未彌補虧損分別爲虧損131.53億元、虧損156.83億元、虧損82.65億元。

但是這個情況在2022年發生扭轉,2022年先正達實現營業收入2248.45億元;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爲78.64億元。實現了“扭虧爲盈”。

而先正達基本面的反轉,根源上是來自於一句話:

“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國是農業大國,有着世界第一的糧食產量,卻沒有世界級的農化產品公司——

直到中國化工順利收購先正達。

隨着中國農化產品的研發和技術水平提高,中國的農化產品和技術要走出國門卻沒有渠道,因爲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根本不認可中國的農化技術。無論技術多麼先進都很難轉化爲經濟效益和產業控制力。

併購先正達,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將中國的農業模式和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發揮規模優勢和生產技術優勢,最終轉化爲經濟效益和國家實力。

到此,大家應該明白先正達是中國全球化的一部分,肩負着中國農業安全和技術優勢全球化擴展的歷史使命。

吉利收購沃爾沃後沒多少年,中國的汽車開始超越。那麼不遠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中國的農業技術也會讓中國人自豪。

可以說先正達ipo與中芯國際ipo,在戰略意義上屬於同等地位。

這個戰略思路,有跡可循。

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強調了解決種子問題的重要性,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這定調了國家將對種業行業進行強有力的支持。

隨後不久,農村農業部先後出臺多個文件,支持創新性強的農業發活動。我國對種源“卡脖子”技術的愈發重視,國家正積極推動相關利好政策快速落地。此次先正達IPO快速申獲受理也可看出國家對相關企業的支持。

而先正達又正好在2022年開始實現盈利,進一步擴大規模,可以看出大量的技術、專利正在逐步落地,轉化爲源源不斷的農業生產力。

在國家出手解決農業“卡脖子”的大背景下,難得的這麼一家“農資航母”必然受到空前重視。更別說經過幾年的重組與磨合,先正達已經成爲一家“根紅苗正”的國有農化科技企業。

先正達上市,並非只是一個體量大一點的IPO案例。28天光速過會的背後,更是14億人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