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暴瘦可以”餓死”腫瘤”?這樣做後果很嚴重

本文轉自:人民網-科普中國

流言:“可以通過節食來‘餓死腫瘤’”

有人說,癌細胞生長需要營養,患者可以通過減少營養攝入,掐斷癌細胞的營養供應,來起到抗癌的效果,令人擔心的是,真的有部分癌症患者,嘗試了這種做法。

流言分析: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真這麼做的話,未必能“餓死腫瘤”,但弄不好就會害死病人。

曾經有“女子節食暴瘦 44 斤想餓死腫瘤”的新聞衝上了熱搜。該患者半年前做了胃癌手術及化療治療,後來聽說癌細胞生長需要營養,如果吃得太好,會加快腫瘤生長甚至導致復發,所以她不敢多吃,想“餓死”腫瘤。體重從原來的65公斤降到了43公斤。節食暴瘦真的可以“餓死腫瘤”嗎?腫瘤真的會遺傳嗎?有關腫瘤的3個流言我們一起來看看。

節食暴瘦可以“餓死腫瘤”?

分析: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症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徵。

因爲腫瘤屬於消耗性疾病,腫瘤細胞增殖迅速,會急劇消耗人體營養,無論如何都不能把它餓死。盲目堅持“飢餓療法”,會造成機體營養不足,影響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保護作用,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

而放療和化療作爲主要抗腫瘤手段,需要病人具備良好的體力作爲支撐。如果經常控制飲食,導致自身營養狀況難以支持抗腫瘤治療,會讓腫瘤細胞進一步發展、擴散。

在腫瘤界,確有“飢餓療法”,但“餓死腫瘤”並非單純讓病人捱餓。

癌細胞的成長和發展需要通過血管來實現。癌細胞通過血管吸收血液中的營養物質而不斷增殖、分裂,如果把這些血管去除或阻斷掉,就可以讓癌細胞失去營養,慢慢“餓死”。這裡“飢餓”的含義是切斷給腫瘤提供營養的血管,在局部精準地 “餓死”腫瘤,而不是減少人整體上的正常營養攝入,結果把病人給餓着了。

“餓死”腫瘤的正確方式

1、使用抗血管形成藥物抑制血管新生及生長,阻斷腫瘤生長通道,起到抑制癌細胞增殖的目的。目前已應用於肝癌、腸癌、肺癌等治療。

2、使用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 (TACE),這種方法經常用於肝癌的治療。TACE 是指在肝動脈造影顯示腫瘤營養血管的同時,將導管經股動脈超選擇性插入到肝臟腫瘤供血動脈後,注入栓塞劑和(或)化療藥物,使化療藥物直接到達病竈,然後中斷腫瘤病竈的血供,化療藥物以最大藥物濃度作用於腫瘤細胞,促使腫瘤細胞缺氧、缺血併發生壞死。

真相:“餓死”腫瘤≠節食

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是腫瘤治療的基礎,減少進食、餓死腫瘤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真正治療腫瘤的“飢餓療法”指的是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來餓死腫瘤,並非是單純讓病人捱餓不吃營養食物。想通過減少進食來“餓死腫瘤”的想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無論是正常人羣,還是已經確診的腫瘤患者,都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膳食平衡,穀物爲主食,葷素搭配,食物要新鮮多樣化,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

有腫瘤家族史,就一定會患遺傳性腫瘤嗎?

分析:約有5%~10%是遺傳性腫瘤患者,常呈現家族聚集現象,是一類由特定致病基因突變導致並具有家族聚集性的腫瘤。當家族裡已經出現聚集性腫瘤患者時,需要進行專業的遺傳腫瘤諮詢,藉助基因檢測等手段,明確是否爲遺傳性腫瘤。

臨牀中常見的遺傳風險較高的腫瘤有乳腺腫瘤、胃腸道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腫瘤等。絕大多數腫瘤是環境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即使基因檢測發現攜帶了胚系的致病突變基因,也只能說明攜帶者的發病風險比一般人更高。

下面這些人羣需要進行腫瘤遺傳諮詢:

2個或2個以上的近親出現相同或相關聯的腫瘤;

1個或1個以上的親屬腫瘤發病年齡早於通常發病年齡;

成對器官的雙側腫瘤,如雙側乳腺癌;

某些良性改變如皮膚或骨骼異常、消化道息肉、黏膜黑斑等,與已知的遺傳性腫瘤綜合徵相關;

罕見腫瘤,如男性親屬成員罹患乳腺癌。

真相:有腫瘤家族史並不等同於遺傳性腫瘤,更不代表一定會罹患腫瘤。但應該進行腫瘤遺傳諮詢。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全家人生活、飲食等方面有共同的高風險因素,結果可能導致患某些癌症發病較爲集中,這也需要家人都做做檢查,但這並不是遺傳因素導致的。

有人年年體檢都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

分析:癌症生長速度快、具有侵襲性、擴散性、轉移性,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最新發布的《世界癌症報告》顯示,癌症居於大部分國家30-69歲居民死因的前2位。

根據最新的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肺癌依舊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男女最常患的癌症類型有所不同,男性主要爲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等,女性主要爲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子宮頸癌等。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致癌因素十分複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所有的致癌因素中已明確80%的癌症是由環境因素所致,包括吸菸、不良飲食習慣等。

每個人的家族史、飲食習慣,生活和工作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換句話說,每個人的高危因素是不一樣的,患癌風險也不一樣。因此,防癌體檢並非越貴越好,關鍵一定要有針對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防癌體檢項目和檢查方法。

怎樣科學選擇防癌體檢?

比如:癌: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肝癌:腹部B超+血清甲胎蛋白乳腺癌:乳腺B超+鉬靶甲狀腺癌:頸部超聲結直腸癌:結腸鏡、糞便潛血檢測胃癌:胃鏡、幽門螺桿菌檢測食管癌:內鏡檢查前列腺癌:PSA+彩超宮頸癌:HPV+TCT

真相:“年年體檢都正常,卻查出癌症晚期”,是因爲之前的檢查方法沒有針對性,所以有可能沒有早期發現癌症,等確診時就到了晚期。

很多人其實不是突然得了癌症,而是突然查出癌症,癌症肯定不是“突然”得的,而是早就有了,只是某一天突然檢查出來了而已。

提高癌症生存率最重要的不是靠新藥,而是預防和篩查。如果屬於癌症的高危人羣,一定要有針對性進行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溫馨提醒:建議人們主動學習癌症防治知識,提高自身的預防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到正規醫院做一次身體檢查,癌症高危人羣做好防癌篩查。

作者:健康中國行動宣講員、副主任醫師胡忠東

審覈: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