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受害救濟 17件申請核予9件
醫師認爲,不接種疫苗導致重症或死亡的機率,遠高於接種疫苗後發生副作用的危險,建議還是要接種疫苗。(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107年至109年,國內肺癌鏈球菌疫苗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案例共有17件,最後高達9件,被判定直接相關而核予救濟金,另有2件爲無法排除。醫師認爲,不接種疫苗導致重症或死亡的機率,遠高於接種疫苗後發生副作用的危險,建議還是要按照時間接種常規疫苗。
疾管署表示,根據最新統計,近3年來,共有17件接種疫苗後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16件審定,1件審定中。最後認定接種後發生副作用與疫苗有關有9件,認爲與其他疫苗具有關聯性有1件,無法排處有關2件,無法排除與其他疫苗有關1件,上述都有核予救濟金。認定無關僅2件,其中一件因有解剖而給予30萬元喪葬補助費。還有一件雖然認爲有關,但因症狀屬於常見、可預期,因此不予救濟。
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表示,以打完肺炎鏈球菌與五合一疫苗導致病理報告結果爲「嗆奶」,可能是沒有找到太特別的原因,只是因爲呼吸道有找到奶的痕跡才這樣認定。他認爲,比較大的可能性,應該比較符合嬰兒猝死症症候羣。
邱南昌表示,目前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大家往往會聯想到是疫苗的原因,但因爲二到六個月大的新生兒是嬰兒猝死症高風險族羣,正好是高頻率接種常規疫苗的時齊。
邱南昌表示,目前爲止全世界都還不清楚猝死症發生的原因,但美國疾管署根據大規模統計發現,接種疫苗數越高,嬰兒猝死症候羣發生數字反而是減少,科學證據來看,嬰兒猝死應和接種疫苗無關。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包含肺炎鏈球菌在內等常規疫苗,在臺灣已有超過20年接種歷史,已經是很好的疫苗,不打的話,若不幸感染肺炎鏈球菌,發生重症死亡的機會,遠大於接種預防針造成的副作用,危險性更大,因此還是建議家長帶孩子按時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