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靜玲專欄》英國重整對歐關係

英國工黨在七月初大選如期勝出,新首相施凱爾(圖)組政後四天即前往華府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英國外相拉米隨同與會。(路透社)

英國工黨在7月初大選如期勝出,新首相施凱爾組政後4天即前往華府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英國外相拉米隨同與會。施凱爾和拉米在爲期3天的峰會中展現穩定,予人有能力的感覺,拾回英國2016年脫歐後失去的部分信譽。

強調以國家而非政黨爲先的施凱爾,當選感言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我的政府也要爲那些沒有把選票投給我們的人服務。」在閣員選擇上,拉米絕對是施凱爾的一張王牌。牛津大學畢業的拉米是第1位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的英國黑人,也是第一位奴隸貿易後裔的英國外交大臣。

拉米的身分認同是多重性的,他是英國人、歐洲人、加勒比海人,更是一位堅定的跨大西洋主義者,以及務實主義實踐者。擔任英國影子外相期間,他已密集出訪歐亞和美國,拜會朝野和國會議員。今年4月拉米在《外交事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以「進步現實主義」爲基礎的外交政策新方法,廣受好評。

衆所周知,英國外交素來以「現實主義」爲圭臬。拉米的「進步現實主義」可想而知,一定更與時俱進,更加務實。拉米承認,這個外交政策方法源自於挑戰如何在一個不認同英國價值觀的世界中,按照英國價值觀行事的思考和策略。簡言之,就是在混亂的世局中,制定一個最符合英國國家利益的政策。

拉米的「進步現實主義」要如何實踐,是否可以落實,尚待觀察。但拉米顯然思考過當前的國際政局和英國處境,闡述觀點,提出理論,加上他的背景和經驗,若時機掌握得宜,未來5年在工黨政府執政期間,英國的外交一定會有變化。

脫歐以來,英國在世界舞臺上基本上變得無關緊要。施凱爾領導的英國工黨政府必須與歐洲鄰國和美國盟友重建關係。美國11月大選,若拜登獲勝,對工黨將是好消息;若川普重返白宮,情況難料。

儘管拉米已爲川普重返白宮在外交上做了部署,包括與蓬佩奧等共和黨人士接觸,但川普二度執政的風險和英美盟友關係的不確定性,在在凸顯爲什麼英國與歐洲的關係,特別是安全和國防,此刻特別重要。

然而,當前的歐洲已不再是90年代的歐洲。俄烏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的權力平衡。法國和德國不再是中央指導國。歐洲的核心和權力正在向耶魯大學教授、歷史學者斯奈德筆下的「血腥之地」─希特勒和史達林之間的歐洲,波蘭和東部歐洲轉移。

退出歐盟後的英國在外交上的優勢是可以更加靈活,針對歐洲權力平衡的變化,拉米表示,英國需要採取新的對歐外交政策,並與歐洲建立新的地緣政治夥伴關係。據此,我們可以預期英國和東歐、波海國家互動將更密切。

2016年以來令人眼花撩亂的英國政治,終於露出告一段落的曙光,至少在外交上重返傳統務實主義軌道,並藉歐洲權力核心東移之際,順水推舟,重整對歐關係,伺機鞏固國家利益。

英國工黨政府繼承了一個極度動盪的世界——歐洲、中東和東非戰事如火如荼;大國競爭的新時代已上路;核戰威脅又回來了。曾經以全球政治明智者自豪的英國人,面對俄羅斯的進攻、自信的中國、不可信賴的美國盟友,明白英國和歐洲大陸此時比任何時刻都需要彼此。18日歐洲政治共同體會議將在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故居布萊尼姆宮召開,施凱爾政府能否就英國和歐盟新安全協議展開對話,將是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