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點值有解!明年推分區總額制 各醫院保障額度「超過纔打折」

▲健保署長石崇良赴彰化員郭醫院視察居家醫療實施情況。(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彰化報導

健保總額分配、點值給付明年將採新制度!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8)日表示,明年要推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給予醫院各自總額,以今年醫療服務收入爲基準,明年的服務收入在基準內都採每點1元,保障其收入不會比今年低,超出基準則分三階段「折付」,藉此讓總額合理成長管理,也促使大醫院門診減量。

全民健保採取總額支付制度,於今年底推算明年醫療需求成長來規劃明年健保總額,並使用浮動點值來調整,如果實際醫療服務量超過原本預期,點值就會被稀釋降低,進而影響醫院、醫師收入「打折」,長期下來引發醫界不滿。此外,爲了促使落實分級醫療,過去曾實施大醫院門診減量2%,先前因新冠疫情而被暫緩,是否恢復措施也受到關注。

石崇良今日赴彰化視察中部地區居家醫療執行情況,現場公佈明年要採取「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他透過數據說明,去(112)年數據和疫情前的108年進行比較,全國門診就醫人數成長2.3%,但就醫件數成長約9.3%,至於申報點數(醫療費用)的成長更達到18.5%,顯示患者就醫單價明顯成長。

石崇良指出,現行總額制度爲整體總額,分區管理也有所不同。例如臺北區總額計算採取「攤扣」制,讓醫療院所各自申報,一旦申報超出原定總額,多出的錢就會從各醫院扣回來,「有點像是大家吃大鍋飯」,如果有人衝量,導致大家一起扣錢分攤,衝量者還是賺比較多。

至於南區則是採取俗稱「斷頭」的方式計算,石崇良說明,醫院總額分配依照各醫院去年收入情形,比前一年增加的預算要分配到各個醫院會有三階段成長,達到第四階就算「過度成長」不予給付、斷頭,讓管理者會警覺,一旦衝量過頭會血本無歸。

從統計數字來看,臺北區去年和疫情前相比,就醫人數成長0.8%,就醫件數6.8%,但申報點數成長竟高達19%;南區的就醫人數成長2.1%,就醫件數成長8.1%,申報點數成長僅11.8%,管理方式不同造就不同的成長率。

除了分區,各個醫院也有差異,石崇良直言,如果要做門診減量、分級醫療,不能齊頭式平等,大家起始點不同,管理方式、就醫可近性不一樣,卻用一樣的百分比去要求減量,對醫院、對民衆都不公平。

▲健保明年實施「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個別醫院分階給付架。(圖/健保署長石崇良提供)

石崇良說,明年要比照南區做法推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在此規範下,各分區的每個醫院都會有額度,額度以今年醫療收入爲基準給予「每點1元」,以保證明年收入不會比今年少。另針對醫院配合政策剛性需求,如實施在宅急症、居家醫療予以保障,朝向每點1元,偏鄉醫院也有保障措施。

前述措施扣除後,計算醫院的合理成長數值,針對超出基準(今年收入)的部分進行三階段折付,折付比例則還需各區討論。以過去南區曾經實施的例子,第一階段是每點0.75,第二階降至每點0.5,第三階剩下每點0.2,至於超過三階段的部分則不予給付,讓大家有目標做自我控管,同時也預期可以達到大醫院門診減量。

而爲了避免醫療人球等情況,規範中也有提到若「不當轉診」會廢除基本額度保障,醫院總額全數改用平均點值計算,收益將比分區總額計算要低。

石崇良說,目前各分區共管會議正着手討論,除臺北區之外的各區會於第一季實施,而最慢也不要超過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