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放棄沃爾沃了?吉利宣佈與沃爾沃合併計劃終止!

吉利放棄沃爾沃了?剛剛吉利與沃爾沃合併計劃終止!

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併計劃,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3月24日,吉沃雙方共同表示將取消合併計劃,但會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這一次兩家公司的合併取消,對雙方來說,各有利弊。先說利啊,吉利和沃爾沃會在動力總成、純電架構、自動駕駛以及海外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更加深度的合作。對於吉利來說,雖然之前也會採用沃爾沃的同款發動機,試水電動車領域,但是市場反應平平。通過接下來的進一步合作,既降低了雙方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同時又能通過沃爾沃的海外渠道,將吉利以及領克品牌徹底推向全球市場。沃爾沃的定位,也不會因爲與吉利合併而降低。

取消合併的弊端就是,吉利不能輕易地獲得沃爾沃壓箱底的看家技術了。

說起吉利和沃爾沃這兩家公司的緣分,得從11年前說起!回望11年前,吉利正是在收購沃爾沃之後,有了一個質的蛻變,成爲了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領頭羊。但是吉利的目標並不單單只是在國內市場,它的野心是全世界。但是要衝出亞洲,走向全世界,還需要一個跳板,而這個跳板就是沃爾沃!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同學比較疑惑,沃爾沃不是早就被吉利整體收購了嗎?怎麼又合併失敗了?咱們得了解啊,收購只是獲得了沃爾沃的控制權,雙方可以進行合作開發,卻不可以直接使用對方的技術。那如果兩家公司要是合併了呢?結果就不一樣了。兩家公司合併之後就會成爲一個新的公司,什麼技術呀,資源呀,所有的一切雙方都是共享的,不存在你的我的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李書福打的就是這個主意,回望舒服哥造車的這20多年以來,你會發現他的野心特別大,對於目標的追求簡直是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那麼他的目標是什麼呢?是要將吉利發展成像大衆豐田一樣的全球性集團,而這個目標已經醞釀了整整18年了。

早在2002年時,舒服哥就預判了中國汽車的發展,必將會迎來爆發期,消費升級也必然是一個趨勢。同時中國生產的汽車也會跑遍全世界,但是由於國內汽車工業發展落後的原因,很多專業技術,必定會受到國外的專利限制,所以中國汽車要想真正走向全世界,就需要一個技術的跳板,於是李老闆就看上了沃爾沃。

所以早在2002年時,舒服哥就已經在醞釀收購沃爾沃了。但是,當時的沃爾沃老東家福特並不缺錢,也沒有打算出售沃爾沃,所以舒服哥一直沒有找到機會。轉眼到了2006年,福特出現了虧損。新CEO上臺,提出了一個大福特戰略,這纔開始出售旗下的各個品牌。咱們的舒服哥正是看到這個機會。

不過當初看上沃爾沃的並不只有吉利一家,同時對沃爾沃感興趣的還有,德國的寶馬,法國的雷諾,還有咱們中國的上汽和東風。而這些對手的實力,哪一個不比吉利強呀?要知道在2006年時,吉利的年銷量還只有20多萬輛。利潤更是少得可憐,只有3000多萬!不說和寶馬、雷諾比,就連上汽和東風也差很遠啊。甚至就是作爲被收購方的沃爾沃,吉利也比不上。舉個例子,就好比月薪3000的我還想娶熱巴一樣。

所以當初舒服哥做這個決定的時候,說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不在少數吧!但是這個天鵝肉舒服哥是吃定了!

2007年5月,李書福發佈了寧波宣言,宣佈將對吉利進行戰略轉型。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將吉利打造成全球化的汽車品牌,進入世界500強。說完臺上臺下都懵逼了,這上臺前不背詞嗎?這得喝多少假酒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啊?顯然天鵝肉是滿足不了舒服哥了!

誰也沒想到,這吉利在短時間內,搞到了18億美元現金,成功收購了沃爾沃18億美元。按照2010年時的匯率也就是120億人民幣。那麼問題來了,以當時吉利的實力,怎麼能搞到這麼多錢呢?錢從哪裡來的?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我們看沃爾沃在中國的工廠,基本就能看得出來。首先是四川成都。成都是沃爾沃在中國的第一個整車工廠,2013年8月開始投產,年產能達到12萬輛。那麼作爲交換,成都爲吉利提供了30億的貸款,並且還款期限放得非常寬。

同樣的,黑龍江大慶也給了吉利30億的貸款,所以第二個工廠就放在了大慶。這樣下來就很好理解了吧?那麼浙江作爲吉利的大本營,那建個廠就更不用多說了!只有一個張家口發動機工廠是計劃之外的,因爲當初舒服哥是與天津達成了協議的,要將工廠放在天津汽車的廠區裡,但是最後天津的資金不足,這才輪到了張家口。

就這樣完成了對沃爾沃的收購,而自從跟了吉利之後,沃爾沃的銷售額和利潤節節攀升,正是看到了品牌向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吉利纔將兩個公司合併的事宜提上了日程。

不過就像之前說過的,取消合併對雙方也是有利有弊的。但是不太會買車相信,吉利走向世界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大家覺得呢?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