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投活力!國家發改委、證監會等四部門重磅發聲

《科創板日報》6月26日訊(記者 敖瑾)今日(6月26日)下午,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對日前出臺的國新辦“創投十七條”,即《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進行了情況介紹。國家發改委、證監會等4部門有關負責人出席了該會議,並對媒體提問做出了回答。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創投十七條”是繼2016年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又一部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政策文件,它“對完善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支持創業投資做大做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春臨稱,在起草政策的過程中,會同相關部門多次召開了創投機構和科技型企業的座談會,聽取市場各參與主體及相關部門對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都已經反映到了出臺的《政策措施》。”

李春臨表示注意到了社會各界對相關措施落地執行充滿期待,“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還要出臺配套的措施,看得準的就儘快出臺,需要試點的,在適當範圍也要擴大試點範圍,形成支持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性的政策體系,並加強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形成工作閉環,以務實有效的措施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創投市場的活力。”

五句話概括《政策措施》

李春臨表示,《政策措施》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爲五句話,即“培育創投主體,拓寬資金來源,加強引導扶持,健全退出機制和優化市場環境。”

培育創投主體,主要是加快培育一批高質量的創業投資機構,支持專業性創業投資機構的發展,發揮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作用,落實和完善國資創業投資的管理制度。

拓寬資金來源,主要是鼓勵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支持資金、資產管理機構,加大對創業投資的投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直接股權投資的試點範圍,豐富創業投資基金的產品種類和類型。

加強引導扶持,主要是建立創業投資與創新創業項目對接機制,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持續落實落細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符合創業投資基金特點的差異化監管,有序擴大創業投資的對外開放。

健全退出機制,主要是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優化創業投資基金的退出政策。

優化市場環境,主要是建立創業投資新出臺重大政策會商機制,讓各部門、各地方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有利於創投行業長遠發展的好政策要儘快出臺,審慎出臺收縮性抑制性的舉措,更多釋放政策紅利,以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穩定市場預期,激活創投市場。

李春臨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有關部門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紮實做好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率先將國資和政府投資基金培育爲耐心資本

《政策措施》涉及創投行業“募投管退”全鏈條,在回答媒體提問的過程中,上述4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也圍繞每個環節的具體措施給出了相應的回答。

對於投資端當前存在的“投不出”的問題,李春臨表示,《政策措施》已明確,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創業投資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對接機制。“國務院相關部委都參與到這項機制,爲廣大創投機構提供一批優質的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和戰略導向的好項目。”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該對接機制引發了不少一級市場投資人士的關注,尤其是對符合國家發展方向和戰略導向的好項目的定義。

在募資端,保險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的相關政策引發關注。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在監管政策層面上是暢通的,部分保險公司前期投資的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都是保險資金進入到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體現。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持續優化保險資金運用的規則,研究提高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更好引導保險資金和相關資管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創業投資基金的配置力度,積極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

針對國有資本在創業投資市場上不斷增加的活躍度,國務院國資委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局長王海琳表示,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共管理了126只創投基金,認繳規模529億元,已投資金額313億元,主要投向了先進製造、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在推動科技攻關、加大科研投入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國資委將立足自身職責定位,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同,在放寬規模限制、提高出資比例、注重整體業績和長期回報考覈,明確盡職免責容錯條件等方面,給予中央企業創投基金更大支持。同時,我們也將指導中央企業用足用好現行相關政策,聚焦主責主業,結合自身優勢和條件,利用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發揮長期耐心資本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春臨表示,耐心資本的培育,對於促進我國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可以說是至關重要。而對於耐心資本應該如何培育、發展壯大的問題,“除了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以外,政府這隻有形的手也可以發揮一些重要的作用,引導各類資本摒棄急功近利、快進快出、掙快錢的浮躁心態,堅持做長期投資、做戰略投資、做價值投資、做責任投資。”

李春臨進一步表示,《政策措施》提出,聚焦基金考覈、容錯免責機制、績效評價機制等體制機制的關鍵環節,率先將國資和政府投資基金培育爲耐心資本,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這裡邊涉及到投資十個項目,要有損失了怎麼辦?涉及投資基金的期限和創業投資的項目,即項目從種子期、天使期到它真正的變成龐然大物、獨角獸的期限和創業投資的基金期限錯配了怎麼辦?這些都有一些安排。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多措並舉,增強創業投資機構籌集長期穩定資金的能力,爲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服務實體經濟提供長期穩定的耐心資本。”

多層次優化退出機制

當前在LP中佔比較大的國資/政府基金集中到期,再加上上市收緊的現狀,讓退出環節成爲了各市場主體關注的重點。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二司司長吳萌表示,近年來,證監會也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不斷地在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和開放,努力爲緩解退出難提供良好的基礎。

首先是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功能和機制。今年以來,證監會先後發佈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16項措施和深化科創板改革八條措施,爲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硬科技企業,建立和健全股權融資以及併購重組的“綠色通道”。同時,也積極完善併購重組支持政策,比如提高併購重組的估值包容性,豐富併購重組的支付工具,鼓勵併購基金更好發揮作用。

“同時,也注重發揮私募股權創投基金股份減持和投資期限‘反向掛鉤’機制的作用。到今年一季度末,已累計辦理‘反向掛鉤’的申請超過2000單。”

第二個方面是多措並舉,拓寬多元化的推出渠道。比如證監會已經在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的試點,允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通過非交易過戶的方式向投資者進行分配,這樣既豐富了退出的渠道,同時也有利於緩解對市場的衝擊。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證監會於2022年7月就啓動了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工作,即GP可以與LP約定,將私募股權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IPO前的股份,通過非交易過戶方式向LP進行分配。此前,限售股解禁後,主流的收益分配方式是GP集中減持股票後向LP進行現金分配。

有投資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舉措的實施將有效調和LP與GP長久以來關於退出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並降低LP投資涉及的稅收成本。但其亦表示,若這種實物分配股票方式被大規模使用,可能造成被投企業股權分散的問題,以及增加GP管理和溝通方面的負擔。

“LP隨時想退就退,這就非常考驗GP負責投資者關係的崗位,因爲這裡面涉及到大量的溝通。另一方面,投資機構的收益包括固定管理費和超額收益兩部分,股權實物分配給了LP,後續的Carry到底要怎麼計算,也是需要在實際操作中解決的問題。”

吳萌進一步表示,證監會先後在七個地方,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寧波、江蘇、安徽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私募基金的份額轉讓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完成私募份額轉讓232億元。私募份額的質押融資316億元,“這項試點工作也將會有利於支持二手份額轉讓基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S基金的進一步發展。”

有一級市場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表示,私募基金份額交易市場目前在國內的規模仍不算太大,尤其是和海外成熟市場相比,而這主要是因爲底層資產信息公開度不夠、估值定價困難、專業服務商缺乏、交易金額大以及買方少等諸多問題綜合影響所致,相關的試點工作則有利於這一市場進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較早獲批私募基金份額轉讓試點的上海股交中心處瞭解到,自2021年11月獲批試點以來,該中心目前已進入到第三個發展階段,“即全力提升服務能力,從專一圍繞S交易走向服務私募創投機構的全面退出,提供轉板上市退出、央國企鏈主企業併購退出、實物分配退出、減資清算退出、S交易退出等一攬子綜合性退出服務方案。”

有一級市場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從本次吹風會上,4部門相關負責人提及的都是當前創投領域各市場參與方都關注的重點問題,而其中提到的相關舉措,事實上也是有關部委較早前就已經開始落實推動的,“由此可以看出國家發改委、證監會等部門對創業投資領域長期以來的關注。創投行業一頭是資金,一頭是項目,資金有避險的特徵,項目退出有市場機制,通過相關政策措施重點支持創投發展,肯定有正面影響,而要真正實現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政策引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同步的大經濟週期好轉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