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探新低、再傳史上最大裁員計劃 華碩到底怎麼了?

圖文/今週刊

媒體爆料華碩正進行史上最大規模裁員,電競、手機部門將雙雙遭殃。這項「人力精簡計劃,華碩不願多做迴應;但背後透露的訊息,值得關切。

9月15日,「華碩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資遣行動傳聞,在資訊業界悄悄傳開。該爆料透露,9月7日,華碩內部就針對電競電腦事業處(Gaming BU)、行動運算產品事業處(Mobile BU),進行人事調整,預定在9月28日完成內部職務媒合,也提供員工優離辭職的選擇。

消息一出,外界陰謀論四起,不但傳出了電競電腦業務單位將裁撤半數員工,甚至連華碩將結束手機業務的說法,都甚囂塵上,惹得兩個部門人心惶惶。華碩發言體系以「此爲錯誤報導」簡短迴應,讓外界對華碩的狀況更是霧裡看花。

人力過渡階段的正常調整?

去年五月宣佈成立改革小組,最具體的變革便是,同年七月把系統產品事業羣一分爲三,分別爲個人電腦事業處,由華碩營運長暨全球副總裁許先越領軍;行動運算產品事業處,由華碩手機事業部總經理張凱舜主導;新成立的電競電腦事業處,則由華碩電競事業處總經理張仰光負責。分拆後,目前電腦產品營收比率約爲六成,當中約兩成是電競電腦產品所貢獻,而手機在總營收的佔比則約一成五,其餘爲板卡、物聯網產品。

其中,電競電腦事業處由於過去有許多從手機平板團隊抽調的人力,當中有部分承接與平板相關的產品業務。「像是我們和美國一家營運商有合作,你不能馬上就不管,還是要負責到EOL(end of life,產品停產)。」許先越指出,從去年改組時間點往後看,這些轉移後的產品,在今年七月到八月間陸續來到停產階段,閒置人力也會慢慢被釋放出來,就必須思考要不要挪移、調整人力。

「這個動作對公司來說,是非常合理的。」許先越強調,當產品停產、產品線結束時,多餘人力自然要調整。第一金投顧分析師徐培珉也持相同看法,認爲華碩的人力精簡計劃是正常調整,「影響相對中性。」

手機打「大聯盟」 難度極高

由於手機市場漸趨成熟,熒幕越做越大,直接衝擊華碩平板業務;另一方面,華碩的手機市場佈局挑戰也愈來愈高。儘管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樂觀看待,宣稱手機事業在今年第四季可望轉虧爲盈,但實際上難度極高。

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以目前華碩主力的Zenfone系列而言,在臺灣市佔率僅15%,其中又以中階手機爲主;而作爲獲利關鍵的重要產品「ROG Phone」電競手機,售價將近三萬兩千元,搭配周邊配備售價,甚至可高過六萬一千元,「目前的預購狀況沒有特別好。」讓人對電競手機是否能帶動華碩手機部門的轉機打上問號

加上今年第二季,華碩遭遇高達十四億元的匯損子公司亞旭電子今年上半年更虧損超過11億元。沈振來指出,亞旭要到今年第四季纔有改善機會,讓下半年的獲利埋下了隱憂。

「我們的PC是世界盃主機板是臺灣杯,手機則是大聯盟。」大聯盟的競爭強度往往高於世界盃,更遠高於臺灣杯的賽事水準,許先越以此比喻華碩手機面臨的困境。(閱讀全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137期)。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華碩手機要收攤?兩個優勢決定未來命運 華碩手機Q4獲利未達標將收攤?專家:手機市場決勝有三關鍵 又是反托拉斯法! 華碩被罰22.6億元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