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江湖|會計爲什麼這麼“牛”:從大禹到蕭何

編者按:

作爲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會計在資源配置中扮演着基礎和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將會計提升到人類文明的高度,因爲數字真實能很好地解決人們的信任問題,有效解除信息不對稱。但隨着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的發展,會計職業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會計面臨着向業務財務、智能財務甚至戰略財務轉型的巨大壓力,在數字真實的基礎上實現數字透明、數字決策、數字管理成爲現實需求。

從原始社會的“結繩記事”到現代社會用拉丁文和數字來記錄,會計成爲解讀人類文明的一個“密碼”。據說,中國的會計從業人員2300多萬,截至2020年底有911萬人取得初級、中級職稱;近21萬人通過高級職稱考試。如此龐大的隊伍,與會計的重要性有關。但“密碼”需要通過翻譯才能在決策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會計師們在自己的組織內扮演着“商業活動”翻譯的角色,是組織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重要溝通橋樑。如何認識會計,理解會計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掌握好這門“通用”的商業語言,是市場經濟參與者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在此背景下,澎湃商學院特開設“會計江湖”專欄,邀請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袁敏教授撰文來梳理過去、現在和未來會計領域曾經或即將發生的大情小事,介紹和探討“會計”這門語言在經濟決策及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世界範圍、歷史記錄、文學作品、現實生活中的會計故事多彩多姿,讀一些會計故事,瞭解一些會計知識,能幫我們多懂一門“商業”語言,有助於增強自信,快意江湖。

袁敏教授長期從事會計、審計、內部控制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經濟研究》、《會計研究》、《審計研究》、《財務與會計》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對歷史、武俠、紅樓夢等尤其感興趣。我們相信,袁敏教授這一系列“會計江湖”專欄文章,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會計這一門古老的商業語言,爲用好會計爲組織創造價值提供新的視角。

今天試着講講歷史。可能講得不對,但是我的理解。

先說說會計。這個詞應該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詞,而且歷史悠久。

《史記》裡面是在《夏本紀》裡提到的會計。原話是“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

意思是,大禹治水成功之後,接替舜當了老大,在第十年的時候,到“會稽”這個地方百歲歸天了。

在夏禹的時候,就有“稅賦備焉”的記載,其中稅是解決吃的問題,賦是解決兵的事情。

所以“巡狩”,就是看看稅賦的工作開展的怎麼樣,體現一下老大的威嚴,同時下面的人也順便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名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

啥意思?個人的理解:禹爲什麼到“會稽”呢,是爲了“會”諸侯;爲什麼要會諸侯呢,是因爲要“計”功。

按史記的記載,禹會諸侯的地方其實本名叫“苗山”,按照越國的記載,當時禹到了越國,上到苗山,“大會計”。

估計就是把大家都會合到一起,“爵有德,封有功”,根據品德和功勞進行績效考覈,開展論功行賞的工作。

所以後來把“苗山”改名叫做“會稽”。

會稽就是會計,所以原來應該是“會”諸侯“計”功德的意思,也就是說會計最初乾的事應該是對相關歸口人員的績效進行考覈並進行獎懲。

你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會計”是大禹,時間上悠久,地位上尊崇,牛不牛?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成功”了,你會感謝誰?

當然,這要先定義什麼是“成功”,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但看到一家公司上市了,可能會有“慶功宴”;一年工作下來了,可能會有“年度盛典”。

乾的事情估計也和大禹差不多,總結一下工作,上臺發言的,尤其是那些“得獎”的,會順便表達一下感謝。

站在會計的角度,如果進行績效考覈,誰的功勞大?有沒有相應的精神、物質的獎勵?估計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回到歷史。劉邦“成功”了,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帝國,誰的功勞大呢?

你可能想象不到。是蕭何。小夥伴們都驚呆了。憑什麼?

原話是,“臣等身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何未嘗有漢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也就是說,江山都是我們這些人打下來的,水裡水裡來,火裡火裡去,多的打了一百多仗,少的也幹了幾十回。

你蕭何連馬都沒有淌汗,就躲在後面動動筆墨嘴皮子,一場仗沒打,最後績效考覈功勞最大,這是爲什麼?說不通嘛。

這個問題交給你,你怎麼回答?

劉邦的水平,那是不用說了,絕對是溝通的高手。

先搞了個比喻,你們知道打獵嗎?

小夥伴們說,當然知道。

劉邦說:你看,打獵的時候啊,在場子裡跑來跑去追殺走獸兔子的是誰呀?是狗。

告訴狗走獸在哪裡的是誰呀?是人。

現在你們這些哥們當然功勞很大,但僅僅是抓到“走獸”而已,功勞相當於打獵的“狗”。

至於蕭何,那厲害了,他是負責告訴大家哪裡有走獸,指示方向的,這個功勞是打獵裡“人”的功勞啊。

簡單一點,狗怎麼跟人爭功呢?

再說,你們這些人跟我打江山,一般都是一個人跟隨我,多的也不過兩三個家人。

而蕭何不一樣,他一家大小几十個人都跟着我,這個功勞是不能忘的。

你看看,劉邦腦子清楚吧?說服大家那是有理有據。

那麼,蕭何干了什麼“文墨議論”“指示獸蹤”的事情呢?

按劉邦的說法: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

也就是說,劉邦在前面打仗,把自己的老家都交給蕭何了。

老百姓沒出亂子,後勤保障更是做得沒話說。

顯然,蕭何的行政管理、財務工作都做得很漂亮。其實,還遠不止這些。下面,就說兩個故事。

一是蕭何向劉邦推薦了一個“高手”。

這個人是韓信。

歷史上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就是說韓信跑了,是蕭何去追的。

韓信的故事很多,但最初職場混得並不如意。他先跟着項梁,結果沒混出什麼名堂;又跟着項羽,也就做到了“郎中”而已,而且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不過項羽都沒當回事。

最後韓信來到劉邦軍中,儘管有所建樹,不過給了個“治粟都尉”的官職。

顯然,劉邦也沒有重用他,只是給了一個管理糧餉的事務官,搞得韓信鬱郁不得志。

糧餉的事,那是蕭何的主管工作,於是韓信和蕭何有了交集。

一接觸下來,蕭何知道,這哥們是個人才。

但韓信還是沒有得到劉邦的重視,於是韓信就跑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嘛。

蕭何一聽,這個人才怎麼能放掉呢?於是來不及告訴劉邦,就去追了。

旁邊的人說,蕭何也跑了。

劉邦很生氣,按照今天的說法,別人跑也就算了,天天打敗仗,相當於公司業績不好天天虧損,日子不好過啊。

但蕭何你不應該跑啊,大家一起出來創業的,再說你還是個財務總監,即使跑,也得說一下,辦個工作交接吧,說都不說一聲就跑了,太不夠意思了。

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了。

劉邦心裡面是又生氣又高興,就罵蕭何說,你這哥們真不像話,如果逃跑的話,也得告訴我是什麼原因啊。

蕭何說,你先別罵,哥們可不是逃跑,是幫你追一個跑的人去了。

追誰呀?

韓信。

劉邦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張口又罵:跑的人多了去了,將軍就有幾十個,也沒看你追,唯獨去追一個韓信,你是吹牛不打草稿呀?

蕭何說,一般的領導幹部無所謂。至於韓信,那不得了,史記裡用了“國士無雙”四個字,就是說找不到第二個的。

你劉邦要想在漢中混混,估計用不到韓信。

但你要想爭雄天下,逐鹿中原,那麼韓信就必不可少。

劉邦一聽,這麼厲害?好,看在你的面子上,那我就讓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那不行,最好給個“大將”,而且你這傢伙口無遮攔,逮誰罵誰,最好搞個儀式,讓韓信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於是劉邦聽從蕭何的建議,選個好日子,沐浴齋戒,搞了個隆重的拜將儀式。

當然,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韓信是“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爲劉邦打敗項羽立下漢馬功勞。

這也可能是蕭何幫助劉邦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

二是蕭何取得了治理天下的基本“數據”。

當年項羽和劉邦要名正言順地打大秦帝國,就找了個名義上的“領導”——楚王。

楚王在分配任務的時候明確說,你們就去打吧,我在後方支持你們。誰先打到關中,那麼誰就是關中王。結果項羽靠硬碰硬,一路上打得很辛苦。劉邦用了儒生酈食其和張良等人的計策,那是基本不打,到處受降。所以,先進入咸陽的是劉邦。

進了城的將士們,會幹什麼?看看當年攻下金陵的曾國荃,還有投名狀裡的清軍。

劉邦的手下,包括劉邦自己,估計也好不到哪裡,至少有些賊心。

好在下面還有人監督,劉邦也聽得進意見。所以還比較本分。

最清醒的人之一,是蕭何。

別人都拿金銀珠寶,蕭何不一樣。他先到丞相府,把“基礎數據庫”給端了。什麼是基礎數據庫?就是天下的山川形勝、戶口圖籍之類的材料。

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不懂財務,就像一個將軍不懂作戰地圖一樣。地圖是幹嘛的?就是用來“指示獸蹤”的。

所以,將來和項羽再打,就有了競爭優勢。我有地圖,你沒有地圖;我是有的放矢,你是盲打盲撞。

將來治理天下,這些數據更重要。人口分佈、物產多寡,如何收稅,怎麼徵兵,都有章可循。

再說,大秦帝國是書同文、車同軌,管理水平也是槓槓的。“蕭規曹隨”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你看,不管是戰時,還是和平時期,蕭何不但是元老,還幹了“奠基”的工作。

所以劉邦能夠得到天下,論功行賞,蕭何排第二,誰能排第一呢?

雖然是故事,但又是歷史。

如果你是劉邦這樣的創業者,你會首先感謝誰?

劉邦這個“會計”做得也不錯,至少績效考覈做得讓我佩服。

蕭何也是個“會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是幫劉邦籌集糧餉的人。

現代企業,也要“打仗”。不過換了個說法,叫“戰略”。和誰“戰”,用何“略”?還有,你實現戰略有基本的資源支持嗎?會計乾的重要工作之一,還有資源調配的事。

歷史也好,影視也罷,甚至身邊,都有很多想當“劉邦”的人。但你首先得是個“好”會計。有“諸侯”跟着你,你還要定期考覈,論功行賞。你懂不懂會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認識到會計的重要性。如果要成事,最好有一個像“蕭何”這樣的會計。

會計乾的事,歷史上是“會”諸侯,“計”功德。現在的會計,還與時俱進,不僅記賬、算賬、用賬,還在覈算“價值”的基礎上,創造價值。

蕭何是一個好會計。不但幹好了“給饋餉,不絕糧道”的基礎工作,還給劉邦提供了更重要的“資源”:人才和數據。

你可能心中已經有了好會計的定義。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願幹會計的,都成爲領導心中的“好”會計。

願當領導的,都認識到會計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的“好”會計。

(本文爲澎湃商學院獨家專欄“會計江湖”系列之開篇,作者袁敏爲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會計學博士,研究方向:內部控制、資信評級等,出版有《資信評級的功能檢驗與質量控制研究》、《企業內部控制規範與案例》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