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龍頭“萬華化學”深度分析,如此優秀的公司值不值得投資?

每次看萬華化學的年報,就有一種輕鬆感,我覺得萬華是少數幾家做年報最良心的公司之一。

一份年報是否優秀,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拋開專業詞彙外,非專業人士能否一眼就看懂。

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是沒學過會計的,年報本身就具有一定空間的調節能力,恰恰所有人的信息主要來源就是年報。

企業當然是希望所有人都看好自己公司,也希望通過年報儘量傳遞公司最好的狀態。

極端情況下,少數實在無法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美化財報的公司,還會選擇造假。

正常情況下,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在合法的前提下,把財報做得很複雜。

這個複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能不公佈的數據就不公佈,第二個是能不解釋的就不解釋。

舉個簡單的例子,X+Y=3,那麼X和Y分別是多少?不知道,自己猜。

你們去看萬華化學的年報就沒這個問題,你能想到的,你所需要的,他不但都有,而且解釋也很到位。

這也是很多關於教人看財報的書籍裡面,都是拿萬華的年報來作爲案例講解的原因,看過類似書籍的朋友應該還有印象。

我之前講財報和財務指標的時候,也準備用萬華年報,不過看到用的人太多了,就選了長江電力。

貴州茅臺和長江電力的年報也很簡單,比萬華化學還簡單,這個沒辦法,這兩家的業務太簡單。

我這幾年都沒怎麼好好看過茅臺的年報,因爲沒必要,茅臺唯一不確定的是窖池的升值,酒越放越值錢,窖池年份越高越值錢,沒了。

長江電力唯一有爭論的是設備折舊,有人說大壩可以用大幾十年,有人說可以用百多年,也沒了。

還有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其實財報也很簡單,但是金融的屬性讓很多信息和數據天生具有複雜性,對專業有一定要求。

萬華化學的產品並不簡單,做的是化工產業鏈,不像茅臺只賣酒,還不愁賣,也不像長江電力只發電,還都是給電網。

所以我說萬華是良心企業,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這家優秀的良心企業。

一、公司

我國早期,是沒有化工技術的,當然其他行業的技術很多也沒有。

那個時候連化肥都做不出來,原本就窮,國家到處都需要錢來發展,但是領導還是決定優先保證口糧問題。

所以那幾年主要進口產品就是化肥。

後來引進國外的化工技術,東北這才成爲了主要的化工地區之一。

萬華化學的前身是一家鞋廠,叫“煙臺合成革廠”,國家輕工部旗下的一家公司,當時的口號是“讓每一箇中國人都能穿得起皮鞋”。

鞋子的材料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叫“聚氨基甲酸酯”,簡稱爲聚氨酯(PU)。

這個東西可以製造出聚氨酯塑料,也可以製造出聚氨酯纖維,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氨綸,還可以製造出聚氨酯橡膠和彈性體。

這個彈性體的很多性能介於橡膠和塑料之間,耐磨、耐老化還有彈性,所以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是在製鞋工業中,是主要材料之一。

煙臺合成革廠當然需要這種材料,所以成爲了我國第一個聚氨酯工業基地。

聚氨酯也只是中間材料,它是由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萬華主要產品之一的MDI。

MDI有個外號,叫“第五種塑料”,是很有技術難度的,到現在全球也只有幾家公司擁有高品質MDI生產能力。

現在的萬華已經是全球最大的MDI生產企業,但當年可不是。

化工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基礎動力,所以即便在我國很窮的時候,也拿出4.6億的鉅款找日本買回來人家已經淘汰了的MDI生產裝置。

別看現在幾個億對於國家來說不算什麼,當年是真的鉅款,是財政收入一年的千分之四。

重點是買回來的設備還不怎麼樣,老是出故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而且還有一個霸王條款,用這套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10年之內不準賣給其他國家。

不過這個條款倒是沒什麼用,也要能生產出來合格的產品才行。

但是很無奈,更先進的設備我們也買不起,而且人家也不願意賣。

這個時候,現在萬華化學的掌門人“丁建生”站了出來,當時還只是煙臺皮革廠一個分廠的總工程師。

他毛遂自薦,要帶人研發出我們自己的MDI生產設備。

丁建生不但是技術牛人,家族世代經商,也很有管理天賦。

他的第一招就是給願意參與研究MDI技術的大學生每人3萬塊錢,這可是重賞。

終於招到了10個高材生,隨後帶着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究,終於成功了。

過程也很“常規”,把之前買回來的設備,全拆了,研究每一個零部件。

花了半年時間,解決了機械方面的問題,至少弄出外表一樣的設備沒問題。

接下來就是工藝和化學反應問題。

幸虧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有了“銀河系列”計算機,並且在衆多研究機構的幫助下,成功de地研發出完整的工藝模型和化學反應模型。

丁建生無疑是首功,也爲後來執掌萬華打下了基礎。

1.5萬噸的MDI設備試運行成功,標誌着我國突破了被髮達國家封鎖了幾十年的化工技術壁壘,也是全球第五個具備自主研發MDI能力的國家。

前四個是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

技術的進步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國企的各種不足被擺上了檯面。

尤其是競爭力和效率問題,跟市場經濟下的民營企業完全無法比。

我看過一份關於萬華化學改革之前的文獻,說工廠七千多人,副科以上的領導幹部就有四百人左右。

這種組織架構當然幾乎沒有效率,可能每天都是開會。

國家當然也很清楚這些弊端,這是人性,無解,只能改革。

所以煙臺皮革廠改革成“煙臺萬華合成革有限公司”,變的不只是名字,還有公司制度。

萬華是我國前十家改革成現代企業的國企,效率噌噌噌就上去了。

既解決了自主技術問題,又解決了管理問題,公司的發展變得極其高速。

不過在2000年美國經歷IT泡沫和911襲擊之後,經濟遭重創,MDI需求大幅度萎縮,導致全球MDI產能過剩。

這個時候美國的MDI巨頭紛紛把目光轉向我們中國,價格直接下降700美元/噸,傾銷幅度超過50%,短短半年時間,就進來10萬噸。

這對於根基還不穩的萬華化學來說,無疑是滅頂式的危機。

丁建生向國家申請反傾銷,國家當然力挺萬華,隨即展開我國自從加入WTO後在工業行業的第一次反傾銷。

國家的支持讓萬華獲得了兩年的時間,在此期間,融資和擴大規模進行得非常迅速。

2001年,成功上市,拿到大筆資金後,產能很快就跟了上來。

到2003年,丁建生決定和西方巨頭正面開戰,於是主動撤訴,盡顯中華本色!

不像美國一直都是正面競爭不過就用流氓手段。

中國的市場畢竟有限,想要發展成巨頭,走出國門是必然選擇。

機會說來就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作爲全球第八大聚氨酯公司匈牙利的博蘇化學出現危機,現金流斷了。

丁建生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果斷出手,帶人親自跑到法蘭克福,和博蘇化學的高層見面。

很可惜對方不願意賣,僅僅談了5分鐘,對方就離席而去。

丁建生的倔脾氣上來,不達目的不罷休,馬上召集相關專家研討對策,最終決定用金融手段逼迫對方就範。

確定方案後,立馬電告祖國領導,獲得批准後,從幾家銀行拿到20多億歐元的貸款。

隨後大量買進博蘇化學的債券,僅僅5天時間,萬華名下的債券就高達67%。

等到博蘇化學反應過來已經遲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持有某公司如此多債券意味着什麼。

這個時候局勢已經升級到兩國政府高層的程度,匈牙利一位副部長立馬面見我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的領導,經過協商,終於同意可以商量收購事宜。

2011年,萬華化學花了12.6億歐元的代價,成功收購博蘇化學,從此進入歐洲市場。

這一戰之後,萬華化學問鼎MDI龍頭,被稱爲化工界的華爲。

後來就一直平穩的發展,抓住了我國整體經濟蓬勃發展的機遇,營收從上市時候的5.7億,做到現在的1655.7億,21年翻了290倍,平均將近每年翻14倍。

到了2018年,萬華化學反向收購了母公司“萬華化工”。

在此之前,分別是國豐投資、合成國際、中誠投資、中凱信和德傑匯通這五大股東持有萬華化工,然後萬華化工旗下有多家公司,其中就有萬華化學這家上市公司。

2019年2月,萬華化學完成了資產交割,把萬華化工的所有資產、負債、合同等一切權利和義務都轉移到萬華化學。

萬華化工被收購後,就註銷掉,股權結構變成下面這個樣子。

如今萬華化學在MDI領域,已經獨領風騷,但是化工產業鏈是很龐大的,MDI雖然是很重要的一環,相對於國際化工巨頭來說,還是遠遠不夠。

比如全球最大的化工巨頭巴斯夫,非常厲害,不是目前的萬華可以比的,業務很廣,涵蓋化學、塑料、原油、天然氣、醫藥、保健、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技術很先進,產業很完整,產能很龐大,客戶很廣泛,品牌很知名。

不要覺得誇外國企業就是不好,人家優秀的地方確實優秀,我們自信的同時也要謙虛,好的方面我們就應該多去學習。

萬華化學現在的學習對象就是巴斯夫,未來追趕的目標也是他,這是萬華未來的成長空間。

二、業務

萬華化學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聚氨酯(PU)業務、石化業務和新材料業務。

1、聚氨酯

聚氨酯主要有兩個東西,一個是異氰酸酯,另一個是聚醚多元醇。

其中異氰酸酯又包含MDI和TDI。

如上圖所示,在生產異氰酸酯的過程中,主要依靠氣化裝置、硝苯裝置和氯鹼裝置。

把煤、純苯和鹽通過這三個裝式之後,獲得的產物再通過異氰酸酯裝置,就可以得到MDI和ADI,其中ADI主要用在新材料,下面會講。

萬華是全球最大的MDI供應商和全球第三大TDI供應商。

在MDI的產能方面,有煙臺110萬噸/年、寧波120萬噸/年、匈牙利的BC有35萬噸/年,建工業園有40萬噸/年,目前投產的總共305噸/年。

其中福建工業園的產能是去年12月份纔剛投產,還有今年在寧波的產地將再次擴產60萬噸/年。

MDI的全球市場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萬華化學、科思創、巴斯夫、陶氏和亨斯邁這5家化工企業手中,全球90%以上的產能都被他們佔了。

基本上不會再有新企業進入,前面說了,MDI的技術壁壘是很高的。

萬華的TDI產能65萬噸/年。

我國是生產TDI的大國,全球總產能大概是350萬噸左右,中國就佔了40%。

TDI是有毒的,而且是2B類致癌物,主要用在泡沫、膠水和塗料上。

需求沒有那麼大,尤其是這幾年擴產以來,現在已經是供大於求,從2017年後,價格都處在相對低位。

不過2022年下半年後,有所回升。

聚氨酯貢獻的業績差不多佔了半壁江山,顯然它的成本對利潤影響很大。

上圖是主要原材料的使用情況,下面兩個LPG是石化業務的主要原材料。

我們可以看到價格同比波動都比較大,尤其是煤價格,同比漲了26%。

聚醚多元醇也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材料,萬華除了供自己使用生產聚氨酯以外,也出售給下游的家居、塗料和汽車等客戶。

2、石化業務

這塊業務雖然是後面擴張的,但是後來居上,反倒超過了賴以起家的聚氨酯業務。

2022年石化業務營收696億,業績的最大貢獻者。

萬華的石化產品非常多。

看上面這張圖,就是萬華化學完整的石化業務產業鏈。

我們簡化來看,石化業務主要基於碳元素,分爲C2、C3、C4等系列產品。

字母C的意思是碳元素,後面的數字就是碳元素的個數,C2就是指含2個碳元素的乙烷、乙烯這種,C3就是指含3個碳元素的丙烷、丙烯這種,C4就是指含4個碳元素的正丁烷、異丁烷、正丁烯、異丁烯等。

這個裡面最重要的是乙烯,佔了石化產品的75%以上,是化工裡面最基礎的原材料之一,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塑料、纖維、橡膠等等,都要用到。

所以乙烯的產量是一個國家化工水平的重要標誌。

上面那個圖右側的字母可能很多朋友看不懂,不過沒關係,只需要知道這些產品都是常規性的原材料即可,我們生活中就會用到大部分由這些原材料生產出來的東西。

比如SAP就是一種樹脂,比如PVC就不用說了,肯定都聽說過PVC管,比如聚醚就是聚醚多元醇的簡稱,前面剛說過。

3、新材料

關於新材料,我平時陸陸續續講過很多,很多公司都在各個領域突破新材料技術。

原因很簡單,社會在持續進步,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的探索總是在不停向前的。

比如最開始的鐵器時代,慢慢的材料和鍛造技術提升,就有了性能更好的鋼。

全世界都在不停地研究各種新材料技術,從而大大改善各類產品的性能和質量。

化工材料作爲最基礎的原材料之一,當然也是新材料的重點突破方向,爲此萬華化學這些年也在不斷地加大投入。

2022年研發投入34個億,主要就是砸在新材料這個領域。

公司對新材料劃分很詳細,有功能化學品、新材料、表面材料、高性能聚合物、電池材料、電子材料等等。

新材料的業績貢獻也越來越多,2020年還不到60億的營收,2022年就已經有146億的營收。

雖然整體佔比不高,但是很顯然未來是一大塊潛力市場。

比如ADI是化工新材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東西,技術門檻也很高,全球也只有幾家公司具備生產高端ADI材料的能力。

萬華化學也是花了16年的時間,纔在2015年具備成熟的ADI量產技術,可以想象有多難。

目前萬華的ADI產能13萬噸/年,別看好像這點量沒多少,全球都只有五十多萬噸。

不過這個東西應用得不多,主要用在飛機、高鐵等高端設備的塗層,所以實際上全球的產能是過剩的。

還有尼龍12,這是一種用在高端製造裡的工程塑料,在行業內認爲是最好的3D打印材料。

這個東西技術難度也很大,在丁建生手裡沒能研發成功,後來在廖增太手裡,總歷時13年,才研發出來。

這個技術之前只有德國一家公司有,萬華是全球第二家擁有尼龍12全產業鏈成熟技術的公司。

等等還有其他新材料,都完全是一個拼技術的事情,大部分新材料都這樣。

既然是新材料,肯定是新技術研發出來的,由於各種原因當前無法廣泛使用,大多是成本問題。

所以未來誰家的新材料性能更好,價格更便宜,一定就是行業的王者。

不管是哪種新材料,都是這個邏輯。

三、業績

先來看看2022年的主要財務數據。

營收1655.7億,同比增長13.8%,淨利潤170億,同比下降32%,扣非淨利潤158億,同比下降35%,淨資產768億,同比增長12.2%。

營收增長比較正常,從歷年營收業績來看,波動都很大,這個主要是行業價格波動大所造成的。

從上面這個近十年的營收情況可以看出,2017年有一次大增長,同比增長76.5%,2021年有一次大增長,同比增長高達98.2%。

2017年是個特例,很多化工產品價格漲得非常高,比如TDI,在高位的時候將近4萬/噸,要知道在低位的時候每噸才一萬多。

2021年的產量增加很多,比如煙臺的110萬噸MDI技改新增產能投入市場,聚氨酯銷量同比增長33%,石化產品就更多了,產量同比增長80%,銷量同比增長75%,還有新材料產銷增長都達到37%以上。

所以在2021年已經如此高的基數下,2022年還有13.8%的增長,表現是很好的。

不過淨利潤下滑得也有點多,這個對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影響非常大。

上圖是萬華化學近十年的淨利潤表現。

同樣2017年有一個跳躍式增長,前面說了,化工產品價格大漲的原因,當年的毛利率也是近十年的最高水平,達到39.7%。

不過隨後毛利率就一直在下滑。

如上圖所示,到2022年,毛利率已經只有16.6%。

如此惡化的毛利率情況下,2021年的淨利潤還能跟上營收的步伐,實屬不易。

要知道2021年的純苯價格同比增長了80%,化工煤價格同比增長了65%,LPG價格同比增長了63%。

可能有朋友會疑惑,2021年的毛利率是26.3%,基本上跟2020年26.8%是持平的,爲什麼成本增長這麼多的情況下,毛利率還能保持?

又爲什麼毛利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營收1455億同比增長98%,將近翻倍,淨利潤250億同比增長卻高達140%,也就是毛利率沒變,淨利潤增長遠遠大於營收。

這兩個問題都是因爲邊際成本的問題所造成的,任何企業都有兩個臨界點。

第一個臨界點是規模效應。

假如賺100元的成本是50元,那麼賺200元按理說成本應該就是100元,可是實際上可能只有70元。

在這個規模效應臨界點之下,確實成本和收益是同比增加的,甚至成本可能增加得還多一些,但是一旦突破這個臨界點,成本就會急劇下降,因爲邊際成本會被攤薄。

第二個臨界點是天花板效應。

邊際成本是不能無限攤薄的,一個工人一天只能生產100個零件,那麼到了101個零件,就必須添加另一個工人,這個時候成本又會上升。

當然這兩個東西是我自己做公司總結的,並沒有這樣的專業術語。

所以對於第一個問題,毛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規模擴大,邊際成本攤薄,那麼淨利率就會必然上升。

我們看萬華化學的淨利率。

你看上圖2021年的淨利率17%,比2020年14%的淨利率提升了3個點。

對於規模這麼大的營收來說,3個點的淨利率會影響多少淨利潤,這個就很明白了吧。

我們再來看萬華的2022年淨利潤,只有170億,同比下降了32%。

營收增長13.8%,淨利潤卻下滑這麼多,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毛利率16.6%,將近下滑了10個百分點,這必然是成本大幅度上漲。

前面就已經說過,2022年純苯價格同比增長13%,化工煤價格同比增長26%,丙烷液化石油氣價格同比增長15%,丁烷液化石油氣價格同比增長19%。

這個增長幅度相對於2021年來說,確實幅度沒那麼大。

上圖是2021年主要原材料成本變動情況,可以看到這四個主要原料,增長幅度都非常大,最少也有56%的同比增長。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陷入誤區,相對增長和絕對增長是兩回事。

2021年已經增長這麼多,也就是基數已經很大了,2022年在這麼高的基數上,再增長十幾個點或者二十幾個點,絕對幅度同樣也是很大的。

所以這是萬華化學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2021年能夠保持好的淨利潤,但是2022年保持不了的幾個主要原因。

我們再來看現金流。

經營現金流是很好的,籌資現金流淨額-172億,這個主要是因爲還債。

重點是投資現金流太高了,這三年都很高。

我身邊很多朋友對於萬華化學的資本開支問題一直都有爭議,有人覺得每年資本開支這麼大,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這一派人往往很注重自由現金流。

在他們看來,凡是自由現金流不行的,都有可能是假錢,或者說股東看不見摸不着的錢,沒安全感。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很多保守的價值投資者,都很看重這個。

也有人覺得萬華化學現在正是高速發展的好時候,投資大也很正常,未來可以帶來更多的回報。

這一派人也有道理,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當然未來的價值可能越來越高。

這部分人肯定看不起茅臺,因爲茅臺除了提價之外,不可能爆發式發展。

這個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一樣而已。

我再說兩個萬華化學很厲害的指標,那就是收現率和淨現比。

收現率我們都知道是銷售收到的現金/銷售淨收入。

理論上收現率100%就是把賣出去的東西或者服務,按照價格把貨款全部收回來了。

不過這個裡面由於增值稅的問題,每個地區的稅率可能有區別,還可能有優惠政策,我們假設增值稅是13%。

如果銷售出去100元的產品,你要代稅務局向客戶收取13%的稅錢,所以如果全部收回貨款,你應該收回的錢是113元,而不是商品的原價100元。

所以這個收現率在100%的基礎上,再加一個稅率,纔算是沒有賒賬。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收現率在110%以上的公司,都很厲害。

邏輯很簡單,任何公司都多多少少會有賬期,茅臺也有,這個欠賬越少,時間越短,資金週轉就越快,現金流這條生命線就能保證。

而賬期直接就代表企業的強勢程度,比如萬華這麼龐大的營收,應收款並不多。

如上圖所示,2022年應收款90億,相對1656億的營收來說,佔比5%。

還有淨現比,應該都知道這是衡量公司收益質量的核心指標,萬華化學達到了213%,這個比值已經很高了。

既有話語權,公司賺到的也都是真錢,當然是好公司的標誌之一。

四、總結

去年我專門寫過一篇系列文章,是關於讀財報和大部分常用的核心財務指標,詳細地說明了三大報表每一項財務科目該如何看,還有各財務指標代表的含義及如何使用。

所以在公司分析的文章內,我就不過多解釋這些東西,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去找到我去年的內容看看。

萬華化學2022年的加權淨資產收益率22.8%,差不多隻有2021年的一半,相對於公司歷史水平來說,在低位。

每股淨資產24.5元,以現在96元的股價,市淨率PB在我看來還是有點高。

可以簡單的理解爲你投資萬華後,不考慮加權和金融資產以及股價波動的情況下,它幫你帶來的收益是將近6個點。

肯定有人覺得挺高,也有人覺得不高。

另外據我對廖增太的瞭解,他未來的重心在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關注萬華化學的朋友多跟蹤這個領域。

我做了下面這張表,A股核心資產研究彙總的表格,裡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的龍頭公司,並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以後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裡更新數據,另外以後每週的週末,會把本週分析過的公司一起做一個深度總結,周總結也會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後,會在後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觀點或者計算方法,也會放到一起方便閱讀,都記得去看。

專注於上市公司財報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時候,盈虧也只是一念之間!

點贊關注持續更新內容,能爲你規避很多風險。

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穫必然巨大。

小拇指,發財手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