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發布,“焦慮養老”成關鍵詞

4月23日,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發佈的《2023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下稱《報告》)提出八大關鍵詞:穩健復甦、健康第一、養老焦慮、財富管理、需求多元化、大模型探索、信息安全及觸險線上化。

《報告》指出,在經濟回升的背景下,今年保險消費穩步復甦,半數消費者的家庭年保費支出在8000元以上,未來預算將進一步提高。老齡化加速引發年輕羣體的養老焦慮,20-30歲的年輕人未來1-2年內計劃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比例最高。

年輕人開始規劃養老

老齡化加速令社會保障體系承壓。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保險業服務“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使命重大,前所未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養老和健康是保險業在“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方面極其重要的兩大發展方向,商業保險大有可爲。

老齡化加速引發全社會“養老焦慮”。養老焦慮是《報告》的一個關鍵詞。消費者的養老焦慮帶動了商業養老險和長期護理險的購買熱情。

調查數據顯示,商業養老險在2023年新籤產品中排名第七,在未來計劃新籤產品中排名第二,有較大增長空間。

年輕人對養老也存有危機感。《報告》數據顯示,20-30歲的年輕人未來1-2年內計劃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比例最高。

在長期護理險方面,中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增長明顯,當前高收入的中老年人羣更偏好長期護理保險,未來預計更多三線及以下的中高收入羣體會選擇購買。

《報告》認爲,保險行業應加快探索“適老化”產品服務的創新,豐富針對老年人羣的產品供給,提高老年人的保障廣度和深度。

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養老保險供給仍不足。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原研究負責人朱儁生表示,未來的老年保險市場應積極探索風險保障與儲蓄功能的有機結合,推動產品與服務的深度融合,不斷拓展細分市場,同時加強科技與業務場景的融合創新,以更好地滿足老年羣體的多元化保險需求。

儲蓄型保險備受青睞

《報告》顯示,2023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即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5.12萬億元,同比增長9.14%。在此背景下,中國互聯網保險在監管的指導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之下,也步入了高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快行道”。

《報告》預計,保險消費將進一步復甦,超六成消費者年保費預算在8000元以上。未來線上各渠道會有明顯的增長,線上渠道或將反超線下渠道。

談及中國互聯網保險的市場潛力,清華五道口保險中心主任魏晨陽表示,保險行業發展前景可期。隨着保險科技賦能行業發展,互聯網保險方興未艾。未來,居民家庭財富管理新風口將出現;科技將助力健康險業務創新,服務“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意義凸顯

元保集團創始人兼CEO方銳表示,保險消費者的需求偏好日新月異。消費者的保障意識更成熟、消費人羣更細分、消費習慣更加線上化,這意味着,風險的精細化管理、產品的精準定製、線上渠道的建設是未來保險行業面對的新命題。展望未來,互聯網保險會向多元化、適老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另值得一提的是,受利率下行的影響,保險長期鎖息的確定性保障優勢彰顯,成爲消費者財富管理的壓艙石,未來儲蓄型保險備受青睞。

《報告》提出,居民消費趨於謹慎,理財期望收益逐漸降低,保險長期鎖息的確定性保障優勢凸顯,逐漸成爲許多消費者財富管理的壓艙石。未來,儲蓄型保險備受青睞,在2023年新籤保險產品中儲蓄型保險排名第六,在計劃購險中,排名上升至第四,有較大增長空間。

從人羣特徵來看,當前購買儲蓄型保險的主流人羣爲31-40歲的高收入羣體,未來消費羣體將更下沉,更多小康收入的年輕人將成爲購買儲蓄型保險的新興主力軍。

此外,《報告》顯示,情感消費成爲現代社會新趨勢,調研顯示,27%的寵物主配置了寵物險,在未購人羣中還有35%的人計劃在未來購買寵物險。從客戶畫像來看,當前20-30歲的女性消費者更傾向爲寵物投保,未來預計更多一線城市的中年人願爲寵物險買單,且男性消費者購買積極性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