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去化廚餘 嘉義全縣推廣

嘉義縣長翁章樑(前)昨視察黑水虻養殖示範區,手捧黑水虻說明可去化廚餘。記者黃於凡/攝影

嘉義縣每月產生1103公噸廚餘,多作爲堆肥、養豬使用,但受非洲豬瘟防疫影響,再加上堆肥去化時間長,縣府今年補助梅山鄉清潔隊設縣內首座黑水虻養殖示範區,最大量能每天將可去化200公斤廚餘。縣長翁章樑昨天視察說,未來將推廣至所有18鄉鎮市的清潔隊。

梅山鄉清潔隊長劉瑞欽說,梅山鄉生產檳榔,檳榔梗等廚餘每天約300公斤,因腐爛速度慢,視天氣製成有機堆肥須3至6個月,且會產生甲烷,碳排放高,現黑水虻每天能吃掉170公斤廚餘,生產過程碳排放量低。

翁章樑前往視察,雙手捧起大量黑水虻,指出黑水虻生長週期約28至35天,不但能去化廚餘,虻糞富含有機質可做有機堆肥,虻體也能飼養家禽、水產養殖,還能提煉蟲油製成化妝品,「是自然界中僅次於蜜蜂,對人類有益的昆蟲」。現場也展出生物科技業者協助製造的化妝品、洗護髮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