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研究:視訊使腦麻木 面對面社交無可取代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指出,視訊會議的人際互動無法比擬當面互動,大腦在視訊互動時的神經活動會受到壓抑且變得麻木。視訊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陳韻涵輯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指出,視訊會議的人際互動無法比擬當面互動,大腦在視訊互動時的神經活動會受到壓抑且變得麻木,研究成果發表於《影像神經科學》期刊。
耶魯大學比較醫學與神經科學教授喬伊‧赫希(Joy Hirsch)及其團隊成員利用複雜的神經影像技術,即時追蹤談話對象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控制社交互動的大腦神經活動在視訊會議和當面對話時存在明顯差異。
這項研究發現,受試者在網路視訊期間,大腦的神經訊號受到抑制;反之,當受試者面對面互動時,大腦的神經反射更加協調與活躍,凸顯現場活動刺激大腦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往研究大多利用普通的成像工具追蹤受試者互動期間的大腦活動狀態,但赫希的實驗室開發一套獨特的神經成像技術,讓研究人員能夠即時研究受試者在自然情況中的互動。
研究團隊利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系統」(fNIRS)和「腦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觀察受試者互動期間凝視對方臉龐的時間、互動表現、瞳孔直徑擴張程度、臉部表情處理能力等神經活動的變化,藉此觀察受試者互動的細微線索。
「功能性近紅外光譜系統」是一種光學腦監測技術,利用肉眼不可見、波長範圍在700奈米到1100奈米的「近紅外線」(Near-infrared)測量大腦活動,評估神經活動造成的皮質血流變化,進行功能性神經成像。
結果發現,當前數位技術無法讓人類大腦對於電腦上的臉孔產生有效的神經活動與刺激。研究團隊發現,「當面互動中自然發生的動態與互動,在視訊會議中似乎變得不那麼明顯或幾乎不存在」。
赫希表示,「這項研究闡明,人腦的社羣系統在真實的面對面接觸期間,比在視訊過程中更加活躍。」耶魯研究人員表示,社交互動是人類社會的基石,人類大腦能夠在真實互動中處理「動態臉部線索」,這種線索是社交訊息的主要來源。赫希總結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凸顯當面互動對人類自然交際行爲的重要性且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