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歲後是多喝奶還是多吃飯?專家:選錯容易影響智力的發育
有些粉絲寶媽問我:“孩子1歲後,到底是應該多喝奶呢,還是多吃飯呢?”
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媽媽搞反了,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智力發育,姐妹們可別不當回事呀。
(一)
寶媽的一時大意,差點損傷了孩子的智力
我有個朋友芝芝雖然經濟條件一般,但有了寶寶以後,她很捨得花錢,給娃買的紙尿褲、奶粉、用的東西全是高檔貨。
因爲她母乳少,所以從寶寶出生,就一邊餵母乳一邊餵奶粉,他們家兒子樂樂喝的奶粉可都是進口的,每次找人代購都是幾箱幾箱地買。
樂樂一歲前還長得白白胖胖的,身體、體重、大動作發育都不錯,但一歲後卻長得很慢,一年都沒長兩斤,而且樂樂的臉色不是很好看,經常生病。
2歲時,芝芝帶孩子去醫院體檢,才發現樂樂有點缺鐵,出現了發育遲緩的現象,身體和智力發育都明顯落後於同齡人。
芝芝覺得不可思議,自己明明給吃的奶粉都是最好、最營養的,怎麼會有問題呢?
醫生仔細詢問孩子的餵養情況後,才說:“你家娃1歲後還是喝奶多、吃飯少,這樣孩子很難獲得營養,尤其鐵元素很容易缺乏。你得改變餵養方式,讓他多吃含鐵的飯菜,奶只能作爲補充的食物,不能當飯吃,這樣孩子的發育才能慢慢追上來。”
芝芝才明白自己一直以來做錯了,當時寶寶不愛吃輔食,自己也沒強求,沒想到一時大意,竟然害了孩子。
幸虧發現得及時,缺鐵情況還不嚴重,還沒損傷到孩子的大腦。
後來,芝芝調整飲食以後,再加上醫生開的鐵劑,孩子各方面發育又正常了。
(二)
早期缺鐵,對寶寶大腦發育的影響
浙江大學邵潔教授,前陣子在《早期兒童發展》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重量級的研究—“早期缺鐵與大腦認知發育”。
原來新生兒生命早期的1000天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如果這個時候缺鐵,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而且多項臨牀研究表明:缺鐵,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明顯影響。
比如使用貝利嬰幼兒發育量表,對缺鐵性貧血的嬰幼兒進行測試和評價,發現這些嬰兒的認知測試評分、記憶電生理評估評分都較低。
可見缺鐵真的非常嚴重,咱們要重視。
鐵元素呢,其實寶寶在胎兒期,就從媽媽那裡吸取了很多並且儲存了下來,但這“囤貨”也就只夠用半年。
過了半年後,即使母乳和奶粉也有一定的鐵元素,但供不應求,寶寶慢慢就會出現缺鐵,甚至貧血。
所以很多兒科醫生和營養學家會建議寶寶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像高鐵的米粉、蛋黃、肉泥或肝泥等鐵元素豐富的食物,都是要優先給寶寶添加的。
差不多一歲以後,寶寶完全適應了各種輔食,就應該以飯菜爲主了,奶只能作爲一種營養的補充,不然鐵元素還是供不應求,會影響寶寶的大腦智力發展,以及身體各方面的發育。
如果你家寶寶1歲後還愛喝奶,咱們就得抓緊調整了:一天三餐要給孩子吃飯菜,奶量控制在400-600毫升就足夠了。
即使是那種高鐵奶粉,咱們也不能喝太多,重要的還是讓孩子吃飯菜,鐵元素才容易被吸收和利用。
(三)
一歲後吃飯菜,對孩子大腦發育有哪些好處?
1、能爲大腦發育,提供豐富營養。
飯菜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都是孩子大腦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
像前面所說的鐵質,有助於大腦供氧,促進大腦發育;另外,不飽和脂肪酸則是大腦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腦發育也是至關重要的。
特別是鐵元素如果夠了,就能預防缺鐵性貧血,寶寶不容易出現大腦發育異常的問題。
2、吃飯能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與大腦協調
通過鍛鍊精細動作,可以幫助孩子刺激大腦皮層的發育,提高他大腦的認知能力和反應速度。
孩子在吃飯菜的過程中,其實是需要使用手指抓取食物、用勺子舀取食物等,這些動作都需要大腦發出指令並協調肌肉完成,這就是很好的精細動作鍛鍊,孩子大腦會越吃越靈活。
當然孩子吃飯好,通常營養是夠的,那麼晚上的睡眠質量也會好起來,而孩子睡得好,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正相關的。
既然吃飯對孩子有這麼多好處,家長就趕緊給孩子做營養的輔食和飯菜吧。
但媽媽們最好研究一下不同孩子階段所需求的營養,然後搭配好食物,讓孩子吃得營養,個子、體重、智力都發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