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大西洋海蛞蝓基隆現蹤 海科館:7隻大爆發

「海神」大西洋海蛞蝓。圖/海科館提供

有「海神」之稱的大西洋海蛞蝓,繼2013年首次出現在基隆八斗子長潭裡潮間帶後,2年前第二次發現,今天第三次發現,吸睛的深藍色美麗身影,因隨風向流動的特性,常常可遇不可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博士表示,今天海蛞蝓大爆發,目擊至少7只,相當難得且珍貴。

海科館說,大西洋海蛞蝓是一種藍色的浮游生物,因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因此有「海神」的美稱。

陳麗淑說,大西洋海蛞蝓2010臺灣首次發現,2011年翠灣有目擊記錄,2012年在小琉球有記錄。2013年12月1日基隆長潭裡潮間帶首次發現,2021年2月4日是第二次,今天是基隆第三次發現,目擊至少7只,陳麗淑以「大爆發」來形容發現的數量,認爲是難得的生態景象。

出現的地方在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陳麗淑同時同地還發現有紫螺、僧帽水母、錢幣水母,與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堪稱是「流浪四人組」。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表示,海科館長期監測保護區內外的潮間帶環境變化,館內同仁及受過完整訓練的志工成立的潮間帶定觀小組觀察,海蛞蝓可愛模樣讓人驚喜。海神主要分佈在熱帶區域,臺灣屬於亞熱帶區,基隆又位於最北端,在基隆潮境公園現蹤,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景。

大西洋海蛞蝓藍白色的外觀,鮮豔的藍色配上銀白色帶狀,身上有3對突出的腕狀構造及尾巴,以浮游生物爲食,包括有毒的僧帽水母;這種海蛞蝓會在進食刺胞動物後,把刺胞儲存在從自身,用來防禦捕食。

海科館表示,其身上有刺胞如被螫傷,會出現噁心,疼痛,嘔吐和急性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等症狀,提醒民衆切勿觸摸,以免中毒。

動手愛臺灣發起人陳信助下午也去拍攝海神海蛞蝓,他說,終於見到牠的廬山真面目,因爲牠很小,加上海水在動,很難拍攝到。

「海神」大西洋海蛞蝓基隆八斗子潮間帶驚喜現蹤。圖/陳信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