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新冠肺炎恐懼症候羣(洛杉基)

新冠肺炎把許多人嚇壞了,最近搭乘飛機出國,就能看到許多人全副武裝如臨大敵,從機場排隊開始,一直到上飛機,都的全副武裝,把所有搭乘飛機的乘客,都當成可能的傳染源,有如「新冠肺炎恐懼症候羣」患者。(範揚光攝)

新冠肺炎發展至今,雖然有了疫苗,患病死亡人數大幅減少,但是卻無法絕跡。大概是因爲新冠肺炎肆虐兩年多,全球死亡人數比起兩次世界大戰死亡總人數還多,把許多人嚇壞了,也造成許多人歇斯底里、舉止怪異。我統稱這些人爲「新冠肺炎恐懼症候羣」患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恐懼症候羣現象,從新冠肺炎發生至今,似乎逐漸演變成一種心理疾病。一如災後的「創傷症候羣」一樣,許多人只要聽到、看到或感覺到有感染細菌的威脅存在,感到受到威脅,就立刻採取保護措施。

防範被感染新冠肺炎,民衆已經被教導成:除了戴口罩之外,必須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減少到公衆場合,尤其是醫院;門的把手是沾染細菌最多的地方,更是要儘量避免直接觸碰;儘可能戴着塑膠或橡膠手套來開門關門,如果沒有,也得設法用紙墊着把手。這些自我防衛的基本動作,無形間就變成了我們良好的衛生習慣。這固然是無可厚非,但是這些行爲一旦變成一種「強迫症」,對自己對人都要無時無刻繃緊神經,就有點恐怖了。

最近搭乘飛機出國,就能看到許多人全副武裝如臨大敵,從機場排隊開始,一直到上飛機,都的全副武裝,把所有搭乘飛機的乘客,都當成可能的傳染源。我有位朋友,她除了口戴雙層口罩,臉戴面罩之外,身上還穿着紙尿褲,從上機到下機十幾個小時,絕對不進機上廁所一步。因爲她聽說飛機上的廁所,是細菌最多、最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場所。坐在座位上,能不吃東西就不吃東西,要吃也是拉下口罩吃兩口,立刻戴上口罩,而且絕不與鄰座乘客交談。

幸好到了美國,機場防護措施比較鬆散,出關後也不用隔離,只要自己注意身體健康一週,沒事就能出門辦事。很多人特地飛到美國打免費疫苗,連預約都不需要,隨到隨打。美國這個講究高度個人自由的國家,很多人至今連疫苗都拒絕打,口罩也不戴,認爲會不會得病全是上帝的旨意,無需違抗。因此,在美國被感染的風險,相對的要比中國大陸及臺灣高出許多。網路上曾謠傳:疫苗有可能會對人的基因產生影響,因此有些人就自作主張,不但自己不打疫苗,也不讓自己子女打。

有一次我與一位患有嚴重新冠肺炎恐懼症候羣的朋友,一起上街辦事。她在車上不僅戴了雙層口罩,還帶着面罩,手上也戴上塑膠手套,等級與坐飛機相同。去銀行取錢,到了門口,先下車去探頭看看店裡人多不多,如果人少,纔敢進去取錢,如果人多,就作罷不進去了。到了商店,下車前也先探頭看看裡面是否人多,如果人多,就打道回府不進去了。如果是買菜,必然再多拿一個空塑料袋墊着肉或菜,加上手上原有的手套,就有了雙層的防護。

如果是去醫院看病或檢查,回家後,一定從頭到腳全部洗一次,衣服全部丟去洗,換套乾淨的衣服後,才能放心居家。她的子女更是緊張,警告她如果當天曾經外出過,千萬別來子女家去看孫子,免得成爲帶菌源,傳染給孫子們;儘可能上網購物,非不得已不要出門。

症候羣患者身邊的人,受到患者的影響,也搞得神經兮兮,彼此能夠不見面就不見面,免得被當成帶原者,處處刻意保持距離。但願新冠肺炎趕緊消失,否則人與人之間再也無法互相信任,彼此帶着對方可能有病的眼光,必須保持距離並提高警覺。無論親人或朋友,如果再這麼折騰下去,不變成彼此提防警戒的陌生人才怪。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