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兩岸人才落差拉大(洛杉基)

兩岸人才落差拉大。(本報系資料照)

20年前,中國大陸施行改革開放,遍地開花。幾十年的文革紛擾結束,讓人才產生了斷層。那時候,許多在大陸設公司辦工廠的外商,紛紛到臺灣找管理人才。

外商覓才的要求,除了英文說寫流利外,具有國際觀、跨國公司管理經驗的人才,就是他們的首選。 從臺灣頂大畢業、留學美國、在美國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筆者,就很幸運地被外商公司遴選成爲首批派駐大陸合資公司的總經理。

在那時候,能說中英文的臺籍管理人才,簡直是外商眼中的香餑餑,除了給予豐厚的駐外津貼外,連跟着到「艱苦地區」陪伴的配偶,都用美金支付令人豔羨的生活費。外加臺灣有許多人挾帶巨金到中國大陸投資置產,成爲大陸人眼中的金主,與香港人一樣受到吹捧,飄飄然忘了自己是誰。

20年過去了,臺灣去的人才有如浪淘沙,去了一批、回來一批,留下來的,很多是回臺沒有適合工作,在對岸又找不到可以餬口的機會,只能變成盲流,到處找臺商蹭飯吃,有一頓沒一頓。

而這20年,恢復高考的中國大陸,年輕一代十分珍惜這個讀書的機會,各個力爭上游,三更燈火五更雞; 有出國當交換學生或留學讀研的機會,更是不會放棄。我就讀過的美國大學研究所,後來就收了不少中國留學生,在AI領域有不少的攻關突破。他們後來成立了校友會,在國內外保持者密切的聯繫。像蔡英文這樣,自從英國研究所畢業後,就不再與任何校友聯繫,實在是不可思議。

最近這幾年,再到中國大陸,住在北京的五星飯店中,偶爾會在大堂酒吧遇到比鄰而坐的當地年輕人,他們衣着光鮮、談吐優雅,夾雜的美式英文十分流利。我坐過去主動與他們攀談,他們也大方地與我聊起來。原來這幾位都是到美國留學的海歸,被美國創投公司派到中國尋找新的新創投機會。他們手握大筆基金,眼光穩狠準,幫總公司攻城掠地,收穫頗豐。他們都是北大、清大、交大畢業的高材生,留學歸國以後,更是如虎添翼。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北大圖書館在晚上10點半依然高朋滿座,每人低頭做功課,幾乎無人在滑手機或趴桌上睡覺。我才驚覺,這羣來自個地、萬里挑一的學霸,並沒有因爲考進北大就開始玩樂打混,而是兢兢業業地埋首苦讀。

這些學霸,外文能力更是讓人刮目相看。網路上常看到他們與外國人交談,一如馬雲一樣,雖然未曾出過國,但是他們所說的英文,不輸在美國已經生活一輩子的華僑。也難怪,這些海歸學霸,除了撐起了中國的創投經濟,更爲太空、尖端科技,做出卓越的貢獻,讓中國的國力,快速騰飛到幾乎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地步。

回首看看臺灣的臺清交頂尖大學,圖書館裡很少埋首苦讀的學生,只有在學生會、社團活動、學運社運,看到他們熱切地投身政黨活動的身影;他們參與蔡政府發動的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反兩岸服貿學運,卻無法讓臺清交全部擠進全球大學排名前百大。

臺灣許多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選擇到外國留學,或到香港、中國大陸去讀大學,外加上臺灣出生率年年下降,許多大學熱門科系已經招不滿學生。往後如此下去,臺灣的所謂「人才」將逐年萎縮,而對岸的優秀人才則是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國際。

我相信,再過5年、10年,兩岸人才已經沒有什麼可比性了;臺灣除了在美食上還能不斷創新、勝過對岸,在高科技創新獨角獸方面,恐怕連對岸的車尾燈都看不見了!(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