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農產輸陸警鐘長鳴(李武忠)

陸中止兩岸ECFA關稅減讓第三波34項農產品進口零關稅。(澎湃新聞)

中國大陸纔剛宣佈有條件開放臺灣文旦柚進口,日昨又突然宣佈將自9月25日起,中止臺灣的新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這也是大陸第三波針對ECFA早收清單產品,取消讓利措施,已達總項目(500項)的36%,若賴政府繼續堅持「兩岸互不隸屬」,否認「九二共識」,陸方是否一路走到黑(中止ECFA),在國內引發討論。

臺灣官方認定此舉系經濟脅迫手段,除表達強烈抗議外,也表示早有應對,「損失有限、影響可控」,還舉出2020年將鳳梨外銷到澳洲,2023年鳳梨外銷紐西蘭,還有紅肉的紅龍果外銷到日本的成果,來安國人之心,民進黨立委甚至說出「臺灣農業不靠大陸很久了,我們打出一條生路」,引發網友抨擊。

農產品外銷受到價格、規格、品質、食安、疫病、消費者喜好、關稅、檢疫檢驗、政治等影響,隨着國際農產品競爭激烈,貿易複雜化,想要開拓一個新而穩定的外銷市場並不容易,需要有完整的配套,而不是光靠一時的大補貼(如鳳梨外銷到澳洲每公斤補助105元運費);就以政府提到的鳳梨外銷澳洲爲例,2021年鳳梨外銷到澳洲只23公噸,2022爲10公噸,2023年15公噸;2023年鳳梨輸紐西蘭也僅1公噸且依序遞減,何來高端市場。

再看看近三年臺灣農產品出口總值從2021年的56.7億美元,縮減爲2023年的48.9億美元(-7.8億美元);對大陸農產品出口總值從2021年的11.2億美元,縮減爲2023年的5.02億美元(-6.18億美元);近三年臺灣水果出口總值從2021年2.91億美元,縮減爲2023年的1.63億美元(-1.28億美元),對大陸水果出口總值從2021年的1.07億美元,縮減爲2023年的0.15億美元(-0.92億美元),還是無法彌補失去大陸市場損失,何況許多農漁產品只是改先進香港再轉往內地(2023年香港居臺灣農產品外銷第四名,佔總出口值10.2﹪與大陸10.3﹪相近,且持續成長中)。

兩岸(包括港澳)農產貿易若真的脫鉤斷鏈,對臺灣農產品產銷及價格確實會造成重大沖擊,民進黨應該坦承一味抗中,卻無法找到更好的銷路,幫助臺灣農民擺脫困境,而不是拿特定數據,來自我催眠,唬騙百姓!

自大陸暫停臺灣農產品輸入後,臺灣官方雖多次籲請陸方儘速依據WTO相關規範與我進行協商,問題是ECFA涉及兩岸貿易,且多數爲陸單方面讓利,並非一定要在WTO架構下協商不可;何況臺灣輸陸農漁產品確實被檢出有食安問題,非無中生有甚至栽贓;陸方亦深知臺灣官方的企圖,並不願隨臺灣起舞將臺灣問題國際化,雙方各有算計。在缺乏互信基礎上,迄今仍未見兩岸官方進行相關的談判和協商,問題始終懸而未決,而受害的是臺灣農民不是大陸。

儘管產業界多次呼籲,兩岸皆強調「農爲國本」不應淪爲鬥爭工具,應儘速展開善意對話,臺灣政府卻只顧大撒幣、大內宣,積極營造不靠大陸市場的假象,甚至藉此機會激起臺灣社會「仇中」、「愛臺」情緒,讓兩岸民衆更加疏離,也讓大陸的惠臺和讓利措施,難以發揮效用。

而農民何辜,他們只是想把辛苦種植的農產品,以好的價錢賣出,讓家人過上安穩的日子,只是這些年在臺灣務農相當辛苦,不僅要擔心天然災害、缺水缺電,還要擔心隨時可能因兩岸關係惡化而遭到限制出口,雖然政府會給予無息貸款,保價收購、獎勵加工暨出口補貼等,卻也讓務農失去安穩本質,成爲高風險的產業,逐漸降低務農的積極性,加以農地不斷遭其他行業侵蝕,恐將危及臺灣的糧食安全和國防安全,何況以農民人數在臺灣根本無力影響政府決策。

許多需要用心去規劃和落實的農業政策(如運用AI實施全程管控、分散市場、確保食安、提升國產農產品的品質、營養、美味,建立優質品牌等等)政府無心關注,這些做法也與不要依賴單一市場息息相關。長期爲之,將削弱臺灣農產品的整體競爭力,讓臺灣農業深陷困境,這遠比失去大陸市場嚴重;尤其政府一再對外宣稱大陸市場風險高,卻到現在都未建立「兩岸農產貿易預警暨風險管控機制」,明顯失職失能。

想要拿禁止進出口農產品或實施高關稅,作爲報復手段,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底氣以及對手是否會在乎,也需要納入報復成本,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中國大陸的底氣是擁有廣大的消費市場,且有許多替代品,禁止臺灣農漁產品進口對大陸消費者影響有限;反觀,臺灣若採取限制大陸農產品進口措施,卻可能遭來更大的報復措施(如中止ECFA),不利臺灣農產品的整體行銷和農業發展,臺灣官方有必要主動檢討並放寬,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規定,以免落人口實。

此次國臺辦表明,因爲賴清德堅持臺獨立場,同時限制1千多項大陸農產品進口臺灣,所以停止對臺關稅優惠,也毫不掩飾與政治有關。然而從賴政府相關單位的反應來看,既無力也無心解決問題,未來大陸恐會持續升高對臺制裁或取消優惠,甚至很可能終止ECFA,屆時臺灣究竟會是「水波不興」,「激起漣漪」,還是「引發海嘯」,且拭目以待!

(作者爲農漁經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