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農業政見值得期待嗎?(李武忠)

彰化智慧農業館展出富良田果園等共9家採用智慧農業或通過優鮮、健康豬審查的農、漁、牧業者優良產品。圖/貿有展覽提供

儘管農業對國內GDP貢獻度偏低(僅1.5%),但因攸關民衆的日常生活,產量和價格稍有變動,都會造成民衆生活上極大的不便,連帶影響到對執政黨的支持度。爲此各黨總統參選人,循例都會提出農業政見,來爭取選票。

臺灣農業正面臨內憂外患,內憂包括:人口老化、基層勞動力短缺、規模不經濟、年輕人不願務農、市場開拓不易、政策偏誤等;外患包括:極端氣候好發、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新能源短缺、生態環境污染、兩岸關係惡化等,讓國內農民憂心忡忡,熱切期待變天。儘管蔡政府對外吹噓,已有效提升農家所得,事實是目前農家有近8成收入來自非農業所得,也留給外界需靠政府庇護的弱勢產業印象,務農更成爲大學畢業生不得已的就業選項(唯一未改名的臺大農業經濟系轉系學生近半數)。如何提出正確方向和解方,來引領農民走出困境,邁向幸福康莊大道,備受農民期待。

細觀3位總統參選人的農業政見,頗多雷同之處:如推動智慧農業、維護生態環境永續、建立冷鏈系統、開拓外銷市場(英雄所見略同?),多屬老調重彈,且充斥空洞口號,如賴清德的幸福農業,侯友宜的照顧農民生計,柯文哲的創生農村等等,甚至有太多日本農業發展的影子,缺乏新意,畢竟國情有別。

鑑於農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包括:新科研創新、注入新血輪,應對勞動力短缺、農民福利保障、拓展農產品外銷、氣候變遷調適等六大範疇,試着以此來檢視3位總統參選人所提農業政見的嚴謹度,希望提供給選民(尤其農民),做爲投票的參考,避免遭意識形態和情緒勒索。

一、在新科研技創新上,先決條件在調高國家科研經費,修正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管理運用相關法規,並獎勵民間企業投入研發工作。對此,賴清德僅提出推動農機具補助,發展智慧農業;侯友宜未見相關主張,柯也只提出發展智慧農業,打造AI對話產官學科技平臺;均未能切中主題。

二、在注入新血上,鑑於農業人口高齡化,爲避免人才斷層需要引進年輕新血輪,來提升經營效能,活化農業生機。對此,賴主張推動「三年準備金?制度,來鼓勵年輕人投入第一線生產,侯未見相關論述;柯則只提出鼓勵青年返鄉務農略嫌空洞。

三、在應對勞動力短缺上,當前臺灣農業缺工問題相當嚴重,已經影響到正常經營和競爭力,需儘快解決。對此,賴僅提出會協助解決農業人力不足困境:侯則提出較爲具體的擴大開放移工政見,主張建置多元化農業缺工人力平臺,幫助農民省去繁瑣流程等(注:農業部稱早已於106年建置農業人力平臺並實際運行):柯也僅提推動智慧農業節省人力需求。短期內開放外勞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衍生的社會、管理、排擠本國勞工等問題亦相當複雜。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推動智能型農業,一來可以有效減少人力需求,二來可以提高生產效能。

四、在農民福利保障主張上,此議題最有助於爭取農民好感。爲此,不僅賴侯競相加碼如提高老農津貼超過1萬元,侯還提出老農免繳健保和提高公糧收購價,賴則主張提高農民「三保一金」覆蓋率,柯文哲則主張提高農保生育補助。這些主張固然可以討好農民,卻不顧國庫沉重負擔,也無助整體農業經營效能及競爭力提升。

五、在拓展外銷市場上,當前臺灣農產品急需外銷市場,來穩定價量。爲此,賴主張擴大產銷履歷提升國際爭力,侯提出加強檢疫措施,排除出口障礙;柯則以消費市場需求爲導向。此議題關鍵在於如何與國際認可的農產認證機制如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接軌(政府推廣多年的產銷履歷迄今仍無法與國際接軌),如何結合農產加工及生物科技,創造多元產品並建立完善的避險機制。

六、在氣候變遷調適上,氣候變遷正在徹底改變農民的生活,並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的生產方式,對於小農來說,學會適應氣候變遷併爲未來的氣候衝擊做好準備,意味着生存和滅亡之間的差別。蔡政府2040年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的雄心目標誰買單?對此,柯提出建立農業碳匯平臺,透過碳盤查改變農村建築與種植模式,栽培高吸碳作物,再生農業等較爲具體之主張;賴則提出實現農業淨零轉型,推動森林、海洋及土壤碳匯工作;侯則未見具體主張。事實上,如何推動氣候智慧型農業(CSA)纔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

自助而後人助,在臺灣選舉政見雖並不一定要兌現,但至少可以看出該參選人對該產業的關心和重視程度,若隨便唬弄,甚至連演都懶得演了,那麼農民還能期待什麼?(作者爲農漁經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