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兩岸融統 需要補強臺灣的公民意識(汪明生)
(高雄市政府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1990年代開始臺灣曾有全世界最好的機會,然而自後在體制高層由於外力介入交棒失誤,加以民間基層的社會地區在經濟產業之後應該緊跟的轉型提升並未跟上,導致自南而北與年輕世代質變異化下的逆轉倒退。
如此則是在二戰後兩岸兩種人類主要發展模式的試驗比較中,臺灣已經明顯偏差落後,乃至積重難返兵兇戰危。一般有感可見的內政沉痾,則如少子化、高房價、穩定能源、財政紀律、基建老舊、空氣污染、達峰碳稅、都更長照,還有竟然產生了以施政作爲手段、勝選作爲目的的特定政黨。
然而臺灣何其有幸,現在仍有可能豬羊變色魚躍龍門,那就是對症下藥補強功課。在較爲宏觀層面的地區發展上,決心導正市場不開之下受災較重的南臺灣,以及在較爲微觀層面的公民養成上,即時裨補錯過漏失的訓政階段。
如此二項工程俱皆涉及兩岸,一方面對於大陸的進一步改革提供貼近參照,一方面對於已須作進島內的兩岸融統直接相關。前者即是兩岸城市地區經社融合的試點合作,譬如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中藍營候選人核心政見的南南合作。後者即是有關大陸2019年提出,然而臺灣從未正式迴應的協商民主臺灣方案。
關於後者,縱使大陸體制尚未完全具備也未必眼前需要,自下而上的審議民主公民參與確已認真務實地着眼將來耕耘播種。
換言之,如同當時的臺灣一樣,大陸的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也就是一方面臺灣較不成功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大陸刻骨銘心的前車之鑑,務使小心謹慎佈局準備所需的社會條件羣衆基礎,也就是現代公民的培育養成。其意義價值應該更勝於三十年來較爲成功的經濟科技。
倘若聚焦上述臺灣自身不易解決的長痛沈痾,面對眼前實際情況,解決急切具體問題,讓應該已進原本國統綱領中程階段規劃的互信合作逐步開展,將是臺灣走出自身困境,乃至尚可引領兩岸的應由之徑。
至於結合島內地區失衡與公民養成的具體作爲,大概就如2023年開啓、自北而南的百工百業兩岸論壇,加以原本計劃的對於大陸提出福建示範區的探討。既然選前言論自由無端受阻,只有順勢繼續努力,預計明年選後俟時推出,敬請同道公民關注參與。(作者爲孫文南院院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