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賴清德要將兩岸推向不歸路嗎(丁鯤華)
賴清德總統上任即將滿月,不但沒有所謂的蜜月期,兩岸關係反而更加緊繃。(中時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上任即將滿月,不但沒有所謂的蜜月期,兩岸關係反而更加緊繃,敵意上升,時時有驚爆的風險。
賴清德總統深知臺灣民衆渴望和平,期盼兩岸沒有戰爭,然而他520的就職演說卻挑戰大陸底線,刻意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兩國論搬上臺面,大陸因此對臺灣祭出一連串《反分裂國家法》的針對動作。有些專家學者認爲這是出於美國的指導,藉此向中國傳達美國對俄羅斯總統普丁5月中旬訪問大陸後中俄親善合作的不滿,但以美國對臺灣最起碼的尊重,我認爲應不至於要求新任領導人利用此重大場合爲第三者僵硬傳話或表態,而更可能是賴清德總統的強烈意志驅使他不管不顧民衆的期許,刻意宣示對臺獨理念的堅持。對美國而言,一個激怒大陸的臺灣領導人未必不是好事,畢竟美國的戰略就是以臺灣問題牽制大陸,臺海動盪更加有利於美國,但此一事件也凸顯賴清德總統政治敏感度不足,緊要關頭可能捅出意外的麻煩,故所言所行將需更長期觀察。
我們憂心的是,兩岸關係嚴峻,民衆原本期待新任領導人能展現善意打開死結,使臺灣遠離戰爭的風險,沒想到賴清德總統不負責任、不合時宜的自我表態,把臺海進一步扯進雙方不斷攻防的敵意漩渦,兩岸關係由對峙而變對決,臺灣的空間也更加限縮。想到我們所生活的小島可能被拱爲戰爭前線,美軍甚至考量用無人機艦將臺海變爲「無人地獄」,民衆卻後退無門,只能面對家園被毀、親人流離的悲慘命運,實在令人憂憤難安。
賴清德總統發表「兩國論」後,大陸立即組織陸、海、空及火箭軍等各軍種於5月23日在臺灣本島及金門、馬祖、東引、烏丘等周邊海、空域開展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練,規模之大,前所未見,且艦機抵近臺灣周邊,島鏈內外一體聯動,是一場完全實戰化的演習,威懾意味十足,意在表明大陸既有攻臺準備,更有攻臺能力,將會對臺獨行動或言論進行實際懲治,即使打破中美當前鬥而不破的現狀也不顧惜。
緊接着,大陸國務院公告自2024年6月15日起對原產於臺灣的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涉及領域包括化工、機械、紡織及金屬加工等。整體而言,臺灣出口大陸產品的大宗是電子零組件,總額達969.94億美元佔63.7%,其次是資訊、通信與視聽產品,總額達148.57億美元佔9.75%,兩項合佔73.45%基本都屬電子科技產業,而餘下的26.5%中本次受到影響的產業約佔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總額的5%左右,但這些都是臺灣中小企業經營的主要項目,提供就業機會衆多,影響人羣廣泛,以往在ECFA協議中受惠也較大。
更重要的是,觀察大陸對臺政策以往總是儘量顧全大局,基於民族感情及同胞親情願意讓利互惠,如今爲懲罰臺獨轉而提出嚴厲的反制措施,「一葉落而知秋」,未來是否更進一步限縮兩岸經貿,引起臺商關注。而2023年臺灣公佈全年對外貿易順差爲805.56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貿易順差爲805.5億美元,換言之,臺灣的對外貿易順差全部來自大陸,如果未來無法持續取得優惠與順差的挹注,對臺灣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更爲深遠。
半導體晶片和電子零組件一向是臺灣工業產品的強項,而近年來蓬勃崛起的AI產業更讓大家寄予厚望,期望能再創造「臺灣之光」,引領世界潮流。但臺灣電子科技業的優勢在高效的製程管理、優良的專業人才和完整的供應鏈,全球AI研發與應用科技主要仍在美國,也就是說臺灣未來的發展機會仍在晶片和相關零組件的製造,然而對任何高科技、高資本投入的企業來說,穩定的政治環境纔是投資設廠最關鍵的考量因素。以臺灣海峽目前被視爲全球最危險區域、隨時有爆發戰爭的疑慮,甚至連臺積電都已分散到日本、美國及德國建廠,外資投入的意願將大幅降低,這也是臺灣長期經濟發展的隱憂。
賴清德總統自稱其就職演說已對大陸釋出「最大善意」、「無意挑釁」,但大陸卻沒有感受到,反而推出聯合軍演的強烈反制措施,這是一個嚴重信號,代表大陸認定賴清德總統不可信任,未來在國家核心利益、歷史責任及民族主義高漲的壓力下,將不會給臺灣更多轉圜空間,也表示未來4年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將繼續低迷,難以改善。
臺灣大多數民衆反對戰爭,期待兩岸能夠良性互動,和平相處,共同發展,在寄望賴政府主動友善作爲已不可得的情況下,我們認爲必須更努力加強兩岸民間交流,增進溝通,降低彼此敵意與誤解,也希望民衆透過各種管道表達反對臺獨破壞現狀的心聲,並共同監督執政的民進黨多做實事,推動臺灣經濟、民生、法治發展,而非針對大陸作無意義的言語挑釁,以避免兩岸關係更加惡化,走向戰爭的不歸路。(作者爲臺企聯榮譽會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