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警惕兩岸政策從雙贏轉向雙輸(柳金財)
兩岸政府既定兩岸路線及政策實施,不僅恐難以有效治理兩岸問題及解決僵局,反而「兩敗俱傷」,最終皆成爲輸家。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出席「金馬地區民衆春節交通專案」金廈航線首航儀式。(陸委會提供)
近日《遠見》雜誌公佈對2022年「臺灣民心動向」調查顯示,伴隨民進黨執政後公開否認「九二共識」、倡議「抗中保臺」路線及實施「聯美抗中」戰略,宣稱「兩岸互不隸屬」及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大陸當局也對臺軍事威懾、經貿反制及外交空間壓縮,兩岸敵意如螺旋上升般,臺灣民意結構已產生巨大改變。
此當激發兩岸政府深刻反思,既定兩岸路線及政策實施,不僅恐難以有效治理兩岸問題及解決僵局;反而適得其反造成「兩敗俱傷」,最終兩岸可能皆成爲「輸家」而無「贏家」。據調查顯示,臺灣民衆對大陸整體好感度,急速降低,強化兩岸敵意;且因臺灣社會國家認同分歧,無法形成命運共同體意識,難以一致抵抗大陸所發動戰爭。
大陸當局對臺採取單邊行動及融合策略,因民進黨反制、制定《國安五法》,致兩岸互動難以展開綜效,從「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以及青)到「一代一線」(年青一代、基層一線)、惠臺31條、26條及農林22條政策優惠,立意雖良善但在民進黨抵制下致「磁吸效應」逐漸下降,不利於「兩岸一家親」的國族建構、國家統一及中華民族復興。尤其大陸社會有從「反臺獨」到「反臺灣」的轉變,臺灣社會則是從「反中共」到「反中國」變化。
首先,大陸對臺單向融合政策產生「磁吸效應」遞減。兩岸緊張的氣氛及敵意螺旋,連帶影響民衆赴陸意願,尤其是青年受到衝擊最大。據統計願意「西進」民衆僅剩10.1%,其中20到29歲民衆更僅剩下3%。相對於既往大陸是民衆海外投資、旅遊、學習、工作及就學之首選,因兩岸關係敵對民衆改變偏好,選擇次序分別是美國、東南亞、東北亞、歐洲及紐澳。
這顯示在美中全球霸權競爭及對抗下,美一再對中打出貿易戰、科技戰,惡化大陸整體投資及營商環境,迫使廠商移出大陸,降低臺灣年輕人赴陸發展的意願。儘管大陸當局對臺政策從「三中一青」,轉向「一代一線」,但美中對抗、大陸單邊行動及臺灣反制,使得對臺青年給予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同等待遇」的磁吸效果相當有限。
其次,民衆對對大陸認知圖像跌至谷底,但仍期待交流對話。因大陸政治經濟社會進一步緊縮及兩岸情勢持續緊繃,影響民衆對大陸觀感,2023年調查有28.8%的民衆大陸印象變好,但卻高達55.6%的民衆印象變差。2018年調查59.7%對大陸印象變好,僅28.4%印象變差;2019年調查印象變好的僅剩38.2%,變差的多達44.2%,有持續擴大化趨勢。
但臺灣民衆仍希望與大陸交流及對話,58.8%認爲兩岸應增加互動,僅有24.2%主張減少交流合作。相對於兩岸政府,臺灣民衆既理性又務實,並未受到「抗中保臺」路線及美國印太戰略圍堵大陸影響而自我設限,反而認爲臺灣自信開放兩岸交流,例如普遍民衆達七成以上支持度,贊成擴大化小三通、興建金廈大橋及呼籲兩岸政府對話協商。
複次,對比《遠見》雜誌與「臺灣民主基金會」調查凸顯民意調查可能存在「機構效應」。《遠見》雜誌調查結果指出約53.6%民衆超過半數,非常不願意及不願意親自或讓家人上戰場;僅有39.2%非常願意及有點願意。「臺灣民主基金會」公佈「2022 臺灣民主價值與治理」民調,顯示若因「臺灣宣佈獨立」,導致大陸攻打臺灣,有63.8%民衆願爲保衛臺灣而戰;若是大陸「爲了統一」對臺動武,有71.9%受訪者願爲保衛臺灣而戰。顯然,兩者民調結果落差非常巨大,恐存在「機構效應」而有所偏差。
臺灣民衆比較不會爲臺獨而戰,反而若是大陸爲武統攻打臺灣,臺灣民衆爲此戰爭比例增加近一成。一般言之,臺灣民衆臺獨比例約兩成,《遠見》雜誌調查僅有39.2%非常願意及有點願意爲臺灣而戰,「臺灣民主基金會」調查卻高達六七成願意爲臺而戰,這顯示兩者調查存在「機構效應」。臺獨支持度最多,達二成左右,卻有六七成民衆願意爲臺獨或臺灣而戰,此實不符合一般常規判定。
最後,臺灣國家認同分歧、國家利益界定分殊,不利於臺灣、兩岸命運共同體建構。一旦兩岸爆發戰爭,持藍綠政黨認同及支持者對是否積極參戰態度頗爲分歧,凸顯國家認同爭論及國家利益界定差異,將產生面對戰爭行爲選擇策略之顯著性區隔,並無法凝聚成共同體意識,難以發揮國民總意志,共同捍衛臺灣安全。
據調查結果指出,泛藍、泛綠政黨之支持民衆對主動參與兩岸戰事,其立場頗爲分歧。在承認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前提下,兩岸並不會發生戰爭。一旦爆發戰爭,泛藍民衆高達76.7%不願上戰場,僅有19.6%願意參戰;泛綠民衆反對九二共識,一旦戰爭僅27.5%不願上戰場,願意爲臺而戰高達68.4%。
相對而言,民進黨採取「抗中保臺」路線,固然具有拉攏傳統深綠選民支持,鞏固其基本盤勢。但卻也疏離中間選民支持及認同,更強化深藍選民的政治對抗,這既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也不利於臺灣社會的政黨政治、族羣和解及國家認同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框架建構。
面對此臺灣社會民意結構改變,大陸當局或當反思對臺「硬更硬、軟更軟」策略,其實是「既建構又解構」相互抵銷政策效果。對民進黨政府而言,否定「九二共識」、持「抗中保臺」路線、「聯美抗中」戰略及採一系列「去中國化」系列政策、祭出「新兩國論」、「對岸臨國論」,這隻會徒增臺灣安全風險係數及喪失經略大陸之機遇,徒增兩岸激烈衝突,實得不償失。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