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迴歸九二、遠離抗中:臺灣社會民意的新轉向與趨勢(柳金財)
九合一地方選舉後,民進黨內掀起調整兩岸論述及路線之聲浪,達成「和平保臺」目標;然蔡政府若無法迴歸「九二共識」軌道或進行「去臺獨化」,想要達成兩岸和平發展無異是緣木求魚。(圖/本報系資料照)
1月12日民主文教基金會舉行「民衆對當前兩岸關鍵性問題的看法」民調發布記者會,針對是否同意以「九二共識」爲前提,重新開啓兩岸交流對話?46.7%民衆同意,35.8%民衆不同意,未表態則爲17.5%,同意大於不同意高出近11%。至於是否支持「抗中保臺」?僅35.7%民衆支持,50.8%民衆不支持。不支持「抗中保臺」超過半數以上,高於支持比例達15.1%。總體而論,九合一選舉後臺灣社會支持兩岸交流及對話民意,高於反對「九二共識」及「抗中保臺」之民意。
在22席地方首長選舉中,支持「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的政治組織及社會勢力,如國民黨、民衆黨及無黨籍共贏17席縣市長席次,而否認「九二共識」及倡議「抗中保臺」民進黨僅獲5席。選舉結果不僅突顯2022年11月底地方選舉中,民進黨所訴求「中國威脅論」、「抗中保臺」路線,已受到民衆揚棄而慘敗;綠營藉由訴求「亡國感」的危機意識及政治動員的作用,呈現邊際效應遞減趨勢。同時,也彰顯臺灣民意普遍希望「和平保臺」,支持兩岸和平發展期待與大陸進行對話協商及和解。
儘管蔡英文執政後,提出維持現狀主張,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並另提「九二會談精神」、「九二歷史事實」及「九二共同認知」,作爲替代備選方案。但始終無法接受「認同九二共識」,此後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及敵意如螺旋上升。執政近七年,海基、海協兩會無法進行對話協商,不僅無達成任何協議,且既有協議難以順遂執行;更遑論如同「馬習會」一樣召開「蔡習會」。
首先,「九二共識」是「事實存在」,只有「接受」或「認同」問題,而無所謂是否「存在」問題。2008年至2016年馬英九執政期間,「九二共識」成爲兩岸交流及對話的共同政治基礎,海基、海協兩會在兩岸當局各自授權下,基於對等、互惠、交流展開對話及協商,時兩岸兩會在往來正式文件提到:以「九二共識」爲兩岸互信基礎恢復協商,在「九二共識」基礎,兩岸恢復協商。
此後,歷經11次會談計簽署23項協議。若是「九二共識」不存在,何以兩岸當局可以商議洽籤因此共識獲取協議執行呢?民進黨從認爲「九二共識」是虛構、否認其存在,到認爲存在但並不接受,提出「九二共識」不是唯一選項。例如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民進黨大敗僅獲6席,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請辭,並表示尊重國民黨執政縣市以「九二共識」與大陸進行城市交流。
其次,「九二共識」符合國家統一委員會會議議決「一箇中國涵義」。1992年12月3日海基、海協兩會在雙方政府授權下,達成「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雙方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
此共識系根據1992年8月1日年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一箇中國涵義」,指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爲「一箇中國」即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則認爲「一箇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臺澎金馬。臺灣固爲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爲中國之一部分。
複次,九二共識是兩岸兩會互動協商產生「共識」。1992年11月兩岸兩會舉行香港會談,討論「文書驗證」及「掛號函件」等事宜。會談上海協會提出「一箇中國」政治性議題,但雙方認知分歧。商談結束後,兩會就表述堅持「一箇中國」的方案進行一系列函電往來。海協會提出五個表述方案,海基會則先後提出八個表述方案。
11月3日海基會提出第八個表述方案爲:「雙方雖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在11月16日回函提出表述方案:「海峽兩岸都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箇中國的政治涵義」。12月3日海基會對海協會的覆函表示歡迎,強調「兩岸事務性之商談,應與政治性之議題無關,且兩岸對『一箇中國』之涵義,認知顯有不同。」
再者,「九二共識」符合中華民國憲制體制及相關法律規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前言中明列「爲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目前分治爲「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此預設國家「同一性」及兩岸統一立場相當清晰,兩岸定位是「一國兩區」。此外,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是明確定位兩岸關係是「一國兩區」,「兩區」分爲「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詞中,曾提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憲政體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既是要依據憲法處理兩岸「一箇中國」問題,界定「兩岸一國」、「兩岸一中」及「兩岸關係是非國與國關係」,理應不是問題。民進黨政府官員陸續使用「九二精神」、「九二會談」、「九二共知」,雖已較接近「九二共識」,但並無「兩岸一國」概念隱涵其內,因此大陸當局認爲這是未完成答卷。
最後,「和中保臺」需要回歸「九二共識」。民進黨內曾主張以憲法來處理兩岸關係的訴求,例如2000年11月陳水扁總統成立跨黨派小組,建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進兩岸關係,處理兩岸爭議及迴應對岸『一箇中國』的主張」。2001年元旦陳水扁呼應:「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一箇中國』原本並不是問題」;解決兩岸問題一定要依中華民國憲法的思維來定勢,這是扁政府對「憲法一中」基調。
時任黨主席謝長廷也提出「高雄與廈門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 ,主張「迴歸中華民國憲法討論一箇中國」 ;公開承認「憲法一中」,主張「憲法各表」、「憲法共識」成爲兩岸政策指導原則。換言之,承認「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並無悖離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民進黨若想達成「和平保臺」目的必須公開宣稱「棄獨」,處理黨內「一黨綱兩決議文」所揭櫫國家目標衝突。
《公投臺獨黨綱》揭櫫以公民投票程序,建立「臺灣共和國」目標;《臺灣前途決議文》揭示依據憲法,中華民國爲臺澎金馬之國號;《正常國家決議文》倡議公投制新憲,以臺灣名義參與聯合國及臺灣正名。「一黨綱兩決議文」倡議不同國家認同選擇,不僅凸顯民進黨混亂國家認同觀,同時也造成國家認同分歧及分化國民團結、凝聚及向心力。
若民進黨不放棄挑釁大陸,作爲獲取選票極大化策略;又不放棄倡議「反中」、「仇中」及「抗中」;既不凍結《公投臺獨黨綱》、《正常國家決議文》,也不接受「九二共識」;反而蔡英文宣稱「對岸鄰國」、「兩岸互不隸屬」或賴清德倡議「務實臺獨」、「臺灣不是中國一部份」,民進黨以「新兩國論」、「一中一臺」來定位兩岸關係,顯見其臺獨論述及兩岸路線並未真正進行實質轉型及調整。九合一地方選舉後,民進黨內掀起調整兩岸論述及路線之聲浪,達成「和平保臺」目標;然民進黨若無法迴歸「九二共識」軌道或進行「去臺獨化」,想要達成兩岸和平發展無異是緣木求魚。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