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瑞銀基金降薪被瑞銀否決?公司和外資股東均不作迴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7月11日,一則傳聞“國投瑞銀降薪,被股東瑞銀否決了”,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繫國投瑞銀基金求證,相關人士表示,“針對這個事情無法回覆”。同時,記者還聯繫了其外資股東方瑞銀集團,相關人士同樣未就此傳言做出迴應。

國投瑞銀基金官網顯示,國投瑞銀基金於2005年6月8日合資成立,是境內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達49%的合資基金公司。公司股東爲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瑞銀集團(UBS AG),持股比例分別爲51%和49%。

對於近日這一傳言,市場人士看法不同。有業內人士認爲是“小作文”;也有業內人士認爲,傳言大概率是真的。

對此,分析人士推測,外資股東可能不太能接受旗下基金公司降薪,從理性角度來看,如果基金公司降薪,可能導致人才流失等不利影響。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由於外資股東瑞銀集團是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爲49%,沒有控股權,降薪等問題最終仍是由大股東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做出決定。

值得關注的是,有業內人士還透露,“國投瑞銀基金據說是要求基金經理退繳2022年超額的獎金,目前2023年的資金還沒發。”

就退獎金傳言,記者再度諮詢國投瑞銀基金相關人士,對方表示,對此“無法回覆”。

事實上,近期,降薪、限薪、退薪的“小作文”在基金圈內頻繁出現。

6月有市場消息稱,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發放的超過290萬元的資金,且不區分獎金歸屬期、是否屬於往年遞延。

類似傳言還有,“年薪300萬以上的基金經理要退還獎金”,此後傳出“某基金公司高管已經開始退錢”,“估計一批人要賣房子退錢了”。

而基金行業限薪的傳言,從最初的封頂50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隨後降至300萬元。4月中旬傳言 “基金、券商限薪已經開始。上限300萬,博時基金,招商證券已經正式發文”;5月初,傳言某銀行系公募基金已經敲定限薪方案,基金經理的年收入上限爲120萬元。

不過,上述基金行業降薪、限薪、退薪的“小作文”均未獲相關基金公司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