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時隔三年重歸盈利 客運航班恢復至疫情前七成

3月13日晚間,國泰航空(0293.HK,股價9.18港元,市值591億港元)發佈2023年全年業績。2023年,國泰航空實現收入944.85億港元,同比增長85.1%;實現股東應占利潤97.89億港元,扭虧爲盈。

國泰航空董事局主席賀以禮在財報中表示:“2023年,我們終於從疫情的陰霾走出來。集團已達成對2023年底設下的目標,客運航班恢復至疫情前的70%,聯繫中國香港與全球約80個航點⋯⋯2023年是自2019年以來首次錄得盈利的一年。”

客運收入增長3倍

“經歷三年疫情限制後,旅遊需求顯著飆升,以致供求失衡,爲上下半年帶來高收益率及強勁的財務表現。”賀以禮在財報中如是說道。

首先,客運方面,國泰航空2023年的客運收入爲559.51億港元,同比增長超3倍。2023年運載乘客約1800萬人次,平均每日載客49300人次,同比增長約5.4倍。運載率爲85.7%,同比增長12.1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末,國泰航空在內地、其他北亞地區(內地除外)、美洲、歐洲、東南亞、西南太平洋,以及南亞、中東及非洲分別擁有航點15個、23個、7個、8個、13個、6個、7個。

具體來看,北亞航線是國泰航空收入最大來源,佔比約65%,其次是美洲、歐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髮現,這三大地區相比2019年的收入恢復率,也保持同樣的排名,分別是95.5%、88.5%、79.5%。

對於北亞市場(包括內地)的發展情況,國泰航空表示,往來香港及內地免檢疫旅遊安排於2023年1月恢復實行,國泰航空便迅速增加服務內地的航班,以應對強勁的旅遊需求,包括往返香港的客運,以及途經香港樞紐的過境客運。服務其他北亞地區的客運航班於2023年初數月受該等地區的旅遊限制影響,隨着該等地區撤銷旅遊限制,前往該區的旅遊需求亦大幅攀升。

在貨運方面,國泰航空2023年的貨運收入爲221.62億港元,同比減少17.9%。其中,對於首要市場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國泰航空表示,從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出發的貨運需求穩健,雖然高端電子產品等傳統空運貨物在2023年大部分時間較爲疲弱,來自華南地區的電子商貿業務的出現,形成2023年間推動香港出口貨運增長的主要動力。年底向來爲貨運高峰期,第四季的需求尤其殷切。

“我們已重建連接香港及大灣區的航班網絡,每日提供兩班設有腹艙載貨空間的客運航班前往廣州,以及往來香港與廣東省六個地點的陸路貨運網絡。”國泰航空表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5月被指空乘歧視非英語乘客後,國泰航空曾陷入輿論爭議。隨後,國泰航空公佈改善方案,其中包括提升服務文化培訓、擴大普通話服務的範圍、招聘內地機艙服務員三個方面。在財報中,林紹波介紹稱,國泰航空已經在2023年首次在內地招聘機艙服務員及見習機師。

希望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全恢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3年民航業強勁恢復,但仍有航司尚未扭虧。從業績預告來看,內地七大上市航司中,僅有海航控股(600221.SH,股價1.4元,市值605.02億元)、春秋航空(601021.SH,股價55.58元,市值543.88億元)、吉祥航空(603885.SH,股價12.64元,市值279.85億元)預盈。三大國有航司均預虧損:南方航空預虧35億元到47億元,中國東航預虧68億元到83億元,中國國航(601111.SH,股價7.44元,市值1234.57億元)預虧9億元到13億元。另外還有華夏航空(002928.SZ,股價5.5元,市值70.3億元)預虧9.3億元到12億元(幣種均爲人民幣)。

不過,整體來看,七大上市航司業績均有改善,同比上一年度合計減虧超1200億元。造成上述內地航司2023年未能扭虧的主要痛點,是國際航線恢復不及預期。相比之下,國泰航空盈利水平走在內地航司前面。春秋航空預盈上限爲24億元,是內地航司最高,但仍不及國泰航空。

在財報中,賀以禮對國泰航空2024年的發展進行展望:“隨着航班的持續重建,預計2023年經歷的供求失衡問題將會減少,而近月所見票價恢復正常的現象預期於2024年餘下時間持續。我們深知全球航空業持續面對重大挑戰,包括前線員工的招聘及培訓,以及供應鏈的限制。爲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參與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並盡力針有關挑戰採取相應的緩解策略。”

“2024年的焦點放在實現有質量及可持續的增長上,爲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於年底前全面投入運作做好準備。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是我們的首要市場,因此我們繼續爲促進國泰及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增長及發展作出投資。”賀以禮如是表示。

林紹波則表示,在客運方面,國泰航空集團(包括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營運的客運航班將於2024年第二季達到疫情前的80%,並希望在2025年第一季度內達到100%的水平。在貨運方面,預計來自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電子商貿活動將繼續帶來強勁的需求。然而,預計貿易流向失衡的問題將會持續,令整體運載率受到影響。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