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核融合論壇 聚界潔能:小型核融合拚五年內商轉

美商中經合集團23日在臺南舉行股東會,並邀請海內外多位專家來臺參加論壇。中經合集團/提供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接受外媒專訪,強調對「新核能技術抱持開放態度」,希望臺灣也能跟上全球趨勢和新的核能技術。國內唯一投入核融合技術研發的民間企業聚界潔能公司24日表示,全球普遍認爲核融合技術的商業化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聚界潔能憑藉技術創新和設備小型化的優勢,有機會在五年內讓小型核融合技術實現商業化。

聚界潔能執行長劉宇環表示:「清潔能源的發展刻不容緩,臺灣必須迅速行動,才能在國際上保持競爭力。」這一願景展現了聚界潔能對推動核融合技術的決心和信心。

美商中經合集團23日在臺南舉行股東會,並在同一天與聚界潔能共同主辦「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高峰會」,邀集多位國際專家來臺與會,出席講者包括美國前物理學會會長兼聚界潔能首席科學家Roger Falcone、德州儀器全球技術長Ahmad Bahai、摩納哥皇室成員兼歐洲能源船隻建造競賽發起人Marco Casiraghi等。

Ahmad Bahai表示,現有的再生能源無法滿足人工智慧和數據中心龐大的電力需求,核融合技術則成爲AI時代不可或缺的能源解決方案之一。科技領袖如Sam Altman、Bill Gates和Jeff Bezos等人已積極投資核融合技術,期望這一新技術能夠解決未來困擾人類的能源問題。其中,美國研發核融合科技公司Helion Energy與微軟簽訂了長達20年的合作協議,預計2028年開始供應核融合電力,這是科技產業對核融合未來前景充滿信心的體現。

同時身任中經合董事長與聚界潔能執行長的劉宇環表示,臺灣憑藉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技術,可以在覈融合技術研發中發揮關鍵作用。臺灣在精密製造方面的強大實力,也能爲核融合設備的核心組件提供高效支持,進一步推動技術的落實與發展。透過這次論壇以及不斷深化的國際間合作,臺灣有望在全球核融合產業生態圈中佔據重要一席,並在未來的清潔能源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這是聚界潔能成爲推手舉辦這場臺灣首次「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高峰會」的重要目的。

劉宇環並表示,儘管全球普遍認爲核融合技術的商業化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但聚界潔能憑藉技術創新和設備小型化的優勢,將目標設定爲五年內實現商業化。

做爲國內唯一發展核融合技術的民間公司,聚界潔能公司臺灣區總經理張立荃說明,核融合技術發展已經超過50年,過去主要是歐美及中國等政府以每年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進行發展,私人企業2020年以前由大型能源業者投入,累積投資金額逾15億美元;但從2020年到2024年,已有許多非能源業的科技大廠加入投資,短短五年之間就投入56億美元,尤其包括美國的Helion Enegry及ZAP Energy等公司,正將核融合新技術的發展朝向小型化的目標邁進。

聚界潔能所開發的第一項產品核融合熱能系統,目前全球已有11家公司正朝着相同的目標在努力,其中聚界開發的系統可說是全球體積最小的設備。張立荃表示,雖然距離商業化階段,還需要投入相當大的努力,但是聚界已透過國內外業界及學界協助,努力克服關鍵零組件及材料上的問題,未來希望能在臺灣打造核融合技術的產業鏈。

聚界潔能公司說明,目前公司已與多個國際機構合作,諸如與巴西國家核能研究院(IPEN)和摩納哥皇室基金會等陸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透過提供「實作」教育經驗來培養當地核融合人才。作爲一個小型國家,摩納哥在推動全球環保和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相當積極,期盼成爲核融合領域中的關鍵推動者,併爲全球能源轉型做出貢獻。

聚界潔能與巴西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不僅爲參與2025年在巴西舉行的第三十屆氣候變遷高峰會(COP30)鋪路,更是在臺灣面臨外交困境時,藉此高科技技術,拓展形塑出臺灣重要的國際影響力。聚界與巴西的合作不僅能讓臺灣參與到巴西的核融合人才培育和技術研發中,還能在國際社會中展現臺灣在清潔能源轉型中的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臺灣在半導體和電力技術方面的強大實力;同時能爲臺灣在國際間拓展一條科技導向的道路,進一步強化臺灣的國際競爭力與話語權。

中經合集團與聚界潔能公司23日在臺南主辦「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高峰會」,邀集多位國際專家來臺與會。中經合集團/提供

中經合集團董事長暨聚界潔能執行長劉宇環。中經合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