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經濟運行走勢
(原標題:如何看待5%的GDP增長目標? 國家發改委迴應)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
財聯社3月6日電,“兩會”提出了5%的GDP增長目標,如何看待這一目標?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5%左右的經濟增長年度預期目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把握。首先,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需要在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基礎上長期保持合理經濟增長;同時,統籌推進擴大就業、改善民生、防範化解風險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其次,5%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經濟運行走勢,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更加註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三,各地區發展信心和勁頭很足,各地人代會都確定了今年本地區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我們作了統計和分析,31個省區市中有27個省份預期目標高於全國,其中有23個省份爲5.5%或以上,各地的發展信心、採取的務實舉措,爲全國目標實現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延伸閱讀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大會上 王超透露了幾個關鍵信息
直新聞: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天上午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我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5%左右。你怎麼看待制定5%這個增長目標所傳遞的信號?
特約評論員 吳蔚:開局之年,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總體而言我認爲5%這個目標是非常務實的,它折射出黨中央國務院對2023年總體經濟形勢審慎樂觀的基本判斷。一言以蔽之:2023年的中國經濟依然會堅韌地運行在合理增長區間。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際投資機構普遍上調對中國新一年經濟增長的預期,他們樂觀地認爲中國在2023年的經濟增長能夠保持在5%至6%左右。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的業界與學界則更爲謹慎,他們普遍給出的預期是4%至5%左右的增速。因此我認爲5%這個目標是非常理性的,它既是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保持着底線思維,也是對“中國經濟的韌性”保持着足夠信心。
經濟發展不只是拼速度,更要在長久穩定的可持續增長上做文章。2017年10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時,就向他們闡述“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爲引領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新常態,它講究的是“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強調經濟發展抗風險的韌性,強調發展和安全的雙統籌。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2023年經濟工作的建議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去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體基調是“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進一步展開來說就是“五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
直新聞: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天上午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我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5%左右。你怎麼看待制定5%這個增長目標所傳遞的信號?
特約評論員 吳蔚:開局之年,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總體而言我認爲5%這個目標是非常務實的,它折射出黨中央國務院對2023年總體經濟形勢審慎樂觀的基本判斷。一言以蔽之:2023年的中國經濟依然會堅韌地運行在合理增長區間。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際投資機構普遍上調對中國新一年經濟增長的預期,他們樂觀地認爲中國在2023年的經濟增長能夠保持在5%至6%左右。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的業界與學界則更爲謹慎,他們普遍給出的預期是4%至5%左右的增速。因此我認爲5%這個目標是非常理性的,它既是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保持着底線思維,也是對“中國經濟的韌性”保持着足夠信心。
經濟發展不只是拼速度,更要在長久穩定的可持續增長上做文章。2017年10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和中方企業家委員時,就向他們闡述“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爲引領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新常態,它講究的是“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強調經濟發展抗風險的韌性,強調發展和安全的雙統籌。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2023年經濟工作的建議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去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體基調是“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進一步展開來說就是“五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
經濟發展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系統,我們不能光盯着增長目標5%這一個單一數據,更要將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政府赤字率擬按3%安排等一系列預期目標綜合起來看。它更能描繪出中國經濟在2023年發展的側重點,總結起來就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惠民生、促發展。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對今後仍需不懈努力的具體工作提出了八個重點,分別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 “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
氣象萬千,有跡可循。全世界的目光之所以齊刷刷地投向中國的首都北京,因爲全國兩會的確是一個觀察中國、瞭解中國的窗口。在這裡,你能讀懂中國的治理邏輯、發展邏輯、民主邏輯,也能收穫中國向世界持續、穩定供給的發展信心和確定性。
直新聞:隨着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召開,立法工作的動向也廣受輿論關注。在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就有記者圍繞《對外關係法(草案)》進行提問。你如何展望新一屆全國人大在涉外領域立法工作的動向?
特約評論員 吳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與它的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因此,每當全國兩會召開時,立法工作的動向也非常值得關注。
我留意到,在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大會發言人王超透露了幾個關鍵信息。
首先就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啓動,將圍繞8個方面初步安排了35件繼續審議和初次審議的法律案。這8個方面就包括了“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
其次就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向各方面廣泛徵集立法項目,將突出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國際輿論關注的《對外關係法(草案)》就屬於涉外領域立法,也正是“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的題中應有之意。
我進一步留意到,《對外關係法(草案)》是在去年12月正式對外公佈,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的1月28日屬於徵求意見階段。從立法的流程上看,它還沒有到表決階段。我個人推測,在經過廣泛徵求意見與全國人大法工委進一步完善之後,《對外關係法》可能會在十四屆全國人大未來召開的常委會中進行審議和表決,它的出臺過程很可能會與《反外國制裁法》相似。
發言人王超進一步透露:《對外關係法》作爲涉外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有必要對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則性規定。對於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爲,侵犯中國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爲,我國在法律中作出相關規定,予以堅決反制,是正當和必要的。這句信息量極大的表態,爲《對外關係法》的立法初衷、適用對象作出了明確提示。
我相信,隨着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陸續完成議程,選舉產生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對外關係法》的訂立將進入一個快車道。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期在應對一些國家“長臂管轄”時,我們國家法律工具箱裡的“武器”會越來越豐富,能夠更好地捍衛我們的核心利益。
作者丨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
經濟發展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系統,我們不能光盯着增長目標5%這一個單一數據,更要將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政府赤字率擬按3%安排等一系列預期目標綜合起來看。它更能描繪出中國經濟在2023年發展的側重點,總結起來就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惠民生、促發展。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對今後仍需不懈努力的具體工作提出了八個重點,分別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 “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
氣象萬千,有跡可循。全世界的目光之所以齊刷刷地投向中國的首都北京,因爲全國兩會的確是一個觀察中國、瞭解中國的窗口。在這裡,你能讀懂中國的治理邏輯、發展邏輯、民主邏輯,也能收穫中國向世界持續、穩定供給的發展信心和確定性。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
直新聞:隨着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召開,立法工作的動向也廣受輿論關注。在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就有記者圍繞《對外關係法(草案)》進行提問。你如何展望新一屆全國人大在涉外領域立法工作的動向?
特約評論員 吳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與它的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因此,每當全國兩會召開時,立法工作的動向也非常值得關注。
我留意到,在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大會發言人王超透露了幾個關鍵信息。
首先就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啓動,將圍繞8個方面初步安排了35件繼續審議和初次審議的法律案。這8個方面就包括了“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
其次就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向各方面廣泛徵集立法項目,將突出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國際輿論關注的《對外關係法(草案)》就屬於涉外領域立法,也正是“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的題中應有之意。
我進一步留意到,《對外關係法(草案)》是在去年12月正式對外公佈,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的1月28日屬於徵求意見階段。從立法的流程上看,它還沒有到表決階段。我個人推測,在經過廣泛徵求意見與全國人大法工委進一步完善之後,《對外關係法》可能會在十四屆全國人大未來召開的常委會中進行審議和表決,它的出臺過程很可能會與《反外國制裁法》相似。
發言人王超進一步透露:《對外關係法》作爲涉外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有必要對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則性規定。對於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爲,侵犯中國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爲,我國在法律中作出相關規定,予以堅決反制,是正當和必要的。這句信息量極大的表態,爲《對外關係法》的立法初衷、適用對象作出了明確提示。
我相信,隨着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陸續完成議程,選舉產生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對外關係法》的訂立將進入一個快車道。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期在應對一些國家“長臂管轄”時,我們國家法律工具箱裡的“武器”會越來越豐富,能夠更好地捍衛我們的核心利益。
作者丨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