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石黑一雄得獎顯示諾貝爾文學獎更親民?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錦華特稿

2017諾貝爾文學獎週四(10月5日)揭曉,日裔英籍小說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戴上桂冠。 從去年的巴布狄倫(Bob Dylan)到今年的石黑一雄,凸顯諾貝爾文學獎的兩個現象。一,以英語寫作的作家獨領風騷。二,有親民化的趨勢

第一個現象存在很久了,英語是強勢語言,所有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都應該看得懂。非英語的作品,往往吃了缺乏譯本的虧。就算有譯本,能否「信雅達」秀出原作內涵神髓,又是另一個問題

至於第二個現象則更值得關注。去年的得主巴布狄倫是知名流行歌手歌迷滿天下自不待言。石黑一雄也很Popular。之前他不但得過嚴肅的「布克獎」(Booker Prize),多部作品還被搬上銀幕,當中包括評價極高的《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1989)。這部作品以一名感情壓抑管家生涯變化來反映大英帝國貴族的沒落,不但拿下英國「布克獎」,1993年的名同電影(安東尼霍普金斯艾瑪湯普森主演)更獲得奧斯卡8項提名。

2005年以基因工程續命題材的《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不但被拍成電影,甚至被改編成舞臺劇日本電視劇。石黑一雄所有作品在臺灣都有中譯本。他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既然想親民,諾貝爾文學獎今年爲什麼舍「更親民」的村上春樹而取石黑一雄?除了石黑是用英語寫作、作品有點通俗又不太通俗之外,評審院士們被村上春樹「年年陪跑」的話題惹毛了,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