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陸少子化後遺症 酪農業跟着遭殃

大陸牛奶出現過剩狀況,說明了強調以食安爲首要目標的北京政府,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爲了要振興酪農業,大陸官方也曾大力宣傳,希望民衆儘量去消費。不過,2008年大陸曾發生過有毒嬰兒奶粉事件,至少造成6名兒童不幸死亡,還有好幾千位需要住院治療,也讓外界現在還記憶猶新。

受到出生率低、邁向高齡化,以及景氣孱弱,消費者對高價的乳酪與奶油等乳製品,多數只看不買下,中國大陸每個人的牛奶消費量,從2021年14.4公斤,明顯降到2022年12.4公斤。從2022年之後,大陸官方就沒有出具此類統計數據。

同時,身爲全球第3大牛奶生產國的中國大陸,牛奶產量從2017年3039萬噸,大增至2023年近4,200萬噸,已超越北京政府2025年4,100萬噸的目標。自從2022年以來,大陸的牛奶價格已跌至平均生產成本以下,許多不堪虧損的酪農紛傳倒閉。

牧場一天比一天要少,財務出狀況的農場主人乾脆把活生生的牛隻,換成已被宰殺可以食用的牛肉。以大酪農商之一的中國現代牧業(China Modern Dairy)來說,2024上半年乳牛數量大減一半,淨損就高達2.07億人民幣。

擁有百年曆史的美國金融服務業者StoneX指出,這些中國大陸的牧場,在牛奶以及牛肉銷售方面都在賠錢,因爲除了牛奶供給量過多外,牛肉也是超量供應。

在2018年的時候,北京政府曾經疾呼要成立更多牧場並提高產量,因爲這屬於中國大陸糧食自足自給的一環。之後,大陸乳製品業迅速發展,牧場愈來愈多下,大量從國外進口幾十萬頭,身體顏色黑白相間俗稱的荷蘭乳牛(Holstein)。

除了經濟成長趨緩外,新興世代的大陸民衆不願生小孩,也代表嬰兒奶粉需求量減少。大陸官方數據顯示,當地2023年的出生率創下歷史新低,每一千人當中只有6.39新生人口數,出不多是2017年12.43的一半。

中國大陸酪農業也一直在努力響應,北京政府於2018年所提出的,要教育消費者除了喝牛奶外,也要吃乳製品。液態牛奶佔中國大陸乳製品的消費比例高達80%。

原本中央政府以及廠商是希望把牛奶轉變爲更高價值、更長保質期的產品,像是起司、鮮奶油(cream)以及固體奶油(butter)等,但因爲景氣欠佳,消費者卻不願埋單。

中國奶業協會(Dairy Association of China)表示,爲了控制產量過多,中國大陸生產者已把生乳(raw milk)製造成奶粉。計算至6月底,大陸過剩的供給量已經至少有30萬噸,約是2023年同期的兩倍。

美國金服公司StoneX表示,中國大陸其實也在試着出口全脂(whole milk)奶粉,但由於之前發生過毒奶粉醜聞,行銷到國外並不容易。雖然大陸政府努力加強食品控管,並重塑民衆信心,但不少的大陸消費者還是寧願選擇外國的牛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