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研發 政府虛應故事
國內疫苗研發落後,業者除面臨資金不足問題,國內P3等級實驗室(見圖)數量不足,也讓業者相當困擾。(中央社)
我國不但採購國際疫苗不順利,現在國內自主研發也陷入瓶頸,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第一、政府不願下決心給資源,第二、疫苗相關產業鏈落後,第三、無法承諾具體訂單,因此國內生技廠對於新冠疫苗開發大多抱持3分努力、7分應付的態度,研發步調總以能領取補助爲最低門檻,不敢大膽投資,研發步調自然快不起來。
美國爲因應新冠肺炎,早在今年初就啓動「神速行動」,透過川普總統簽署的一連串法案,鬆綁生技廠研發的權限,不但首度將mRNA技術下放到商業使用,更早在5月間就對莫德納下訂單,讓生技廠可毫無後顧之憂進行研發以及臨牀試驗,疫苗也在短短一年內出爐。
國內則是拖到7月才公佈「研發COVID-19疫苗」補助辦法,且辦法中僅強調受補助的業者需保障政府優先採購的權利,以及應提供優惠價格讓政府採購,但政府卻未承諾相關訂單,也就是說即便最終國產疫苗如期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可不理會國內疫苗廠,只採購國際疫苗。
國內疫苗產業鏈落後,業者進行研發時除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硬體設施不夠也相當困擾,就拿國內3家疫苗廠所投入的重組蛋白平臺來說,製作疫苗時需添加1至2種不等的佐劑才能產生足夠的中和抗體,然而製作佐劑的過程需在P3等級以上的實驗室進行反覆毒理測試,而國內P3等級的實驗室數量不足,造成業者研發時程必須不斷往後推延。
有業者私下透露,就是因政府從未承諾採購數量,才導致國產疫苗研發力不從心,連現在第一期臨牀試驗進入尾聲,指揮中心也未有太多表態,因此業者大多不敢投入太多研發資源,免得血本無歸,難向股東交代。
奉勸指揮官陳時中,扶植國內疫苗廠不是光靠嘴巴說說,請拿出具體行動力挺國內疫苗廠,率先簽訂採購合約讓業者無後顧之憂,免得到了明年中不但國際疫苗買不到,國產疫苗又持續難產,那全臺灣人距離解封之日到底還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