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

【光明論壇】

作者:徐暢(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發展戰略研究院〔軟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浙江省“八八戰略”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列爲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等,就民生領域多項重點工作作出細緻部署。

以民生爲重,是激發創新活力的原動力。民生問題不僅爲滿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還要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民生是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南針”。新的經濟增長點往往蘊藏於民生保障服務的有效供給之中。羣衆對住房、養老、教育、醫療、出行等服務需求的增長,將促使相關行業創新求變、快速發展。民生保障服務需求的高質量滿足,還能夠提高羣衆對未來生活的預期,激發文體、休閒、娛樂等多個領域的消費潛能,推動消費產品及服務實現更豐富有效供給,由此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良性循環。比如在浙江,“科技+養老”的創新成果正不斷涌現,持續釋放銀髮經濟發展潛力。在一些養老機構和社區,智能養老機器人已成爲老年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強勁的消費潛能和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背後,是產業集羣效應的託舉。在嘉興平湖,智能穿戴設備產業集聚基地匯聚了衆多智能穿戴設備研發生產企業,產品涵蓋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健康監測貼片等多個品類,專業化、特色化和規模化發展蘊藏無限生機。

以民生爲重,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先手棋。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低收入羣體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點幫扶保障人羣,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羣邁入中等收入行列是構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社會形態的關鍵環節。加強民生保障服務,爲該羣體提供更多的防護性保障,將有力提高他們的發展能力和社會機會。普惠性的民生保障服務方式,讓改革開放成果爲更多人所共享。比如,浙江省舟山市緊扣“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可及共享”,推動資金、編制、土地等公共資源要素在市域範圍內合理流動和配置,多措並舉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公共服務整合歸併、補短升級,初步走出“以行政資源集約高效使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的新路子。

以民生爲重,是密切黨羣關係的黏合劑。密切黨羣、幹羣關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中國共產黨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法寶。新徵程上,面對更加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們更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緊密圍繞老百姓“急難愁盼”開展工作,從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讓更多“民聲”變“民生”,凝聚更多人心與力量。在強化民生保障服務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應積極拓寬參與渠道和平臺,讓更多民衆參與其中,共同探求社會治理好法子。比如,杭州市推出集身份驗證、出行管理、小區通行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杭州小哥碼”,通過外賣小哥“亮碼送單”,破解外賣配送“最後一百米”難題,而且外賣騎手藉此平臺還能參與安全隱患“隨手報”、文明風尚“隨手宣”志願服務活動,傳遞社會正能量。

悠悠萬事,民生爲大。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及時有效迴應羣衆需求和關切,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必將凝聚起蘊藏在人民羣衆間的磅礴力量,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2025年03月13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