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青春在科創中綻放——往屆青少年科技競賽山東獲獎選手觀察

海報新聞記者 李超 通訊員 王申 濟南報道

經過四個月的接續追蹤,山東省往屆青少年科技競賽獲獎者信息追蹤和資料採集活動,於近日收官。山東省科技館充分發動我省16地市科協、聯繫近百所重點中學,儘可能地收集往屆青少年科技競賽山東獲獎選手的基礎信息,完成了一次全省範圍的具有科創影響、兼具深度與廣度的信息摸排,研究科技競賽活動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探索山東省科創人才成長規律,爲推動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打造了最佳實驗地。

近年來,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爲主的科創競賽風生水起,成爲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選拔和科技教育成果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充分激發了廣大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想象力,促進各地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廣泛開展和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參賽的孩子們學以致用、活出精彩,競賽與孩子們的互動溫暖而動人。這種由科創引發的雙向奔赴不禁引人深思:科創在當下的校園呈現何種面貌?它具有怎樣的時代價值?如何把科創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心間?

科創逐夢,青春在科技創新中綻彩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爲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核心動力。青少年作爲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肩負着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重任。

爲探索山東省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深入研究青少年科技競賽在激發科學興趣、培育創新精神、促進青少年成長成纔等方面的成效,6月,山東省科協指導,山東省科技館主辦的往屆青少年科技競賽獲獎者信息追蹤和資料採集活動面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參賽者和歷屆中學生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的獲獎選手推廣開來。

我省一直高度重視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蓬勃開展。以“逐夢而行”品牌活動爲引領,近年來,山東省科技館注重與各類社會組織的協同聯動,更加深化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等特色科創賽事,讓創新生態“風生水起”。

追蹤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經梳理,目前共有400餘名優秀獲獎選手善作善成,在科創的道路上持續發光發熱。各類競賽活動不僅激發了廣大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也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科技人才。他們聚焦科技創新,勇攀科技高峰,不僅展現了當代青年的遠大志向和奮發精神,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強不息、甘於奉獻的價值追求。

追蹤中記者發現,過往獲獎者們的成長故事和成功經驗也將爲廣大青少年樹立榜樣,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推動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

科學研究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推進、永無止境的宏偉事業,而科學普及則是催動科研創新的“細雨甘露”。

山東省科技館副總編肖鵬認爲,科普的一個重要邏輯是紮根,幫助學生找到創新的土壤。通過追蹤往屆科技競賽獲獎者的成長軌跡和現狀,探索他們在創新道路上所取得的經驗和啓示,有益於讓更多青少年瞭解他們的奮鬥與付出,感受科學的魅力與青春的追求。

校園裡,科創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

在科技創新的宏大體系中,科學普及是最基礎的工作、是最廣泛的動員。近年來,我省科普服務能力的持續增強,匯聚了科普教育、館校合作、研學交流等衆多資源,讓科創與學習的聯結更加緊密。

追蹤發現,不斷涌現出的基層科技輔導員們在科技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極大地促進了我省科學普及生態體系發展,也成爲全省科普人才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濟南育賢中學楊強科普工作室內,科普教師楊強跟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科普工作室裡的“花樣”很多,車模、航模、無線電、木工,在這裡都可以接觸到。

“每天下午3點半,是孩子們的解壓時間”,楊強介紹。2003年,時任學校英語老師的他在偶然間參加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一等獎。從此,楊強一肩三挑,既抓管理又兼教學,也成爲了學校的專職科學輔導員。

目前,全省科技館體系引領着科普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邁進,不斷推動着科普資源向普惠化、均衡化發展。

淄博市臨淄區青少年科技館館長索亞敏曾12次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6次獲得一等獎。他認爲:“科學的種子能不能茁壯成長,關鍵看有沒有悉心呵護、持續培養、呵護好奇心,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培養科學創新人才後備力量。”

目前,我省在中小學都配有科技教師,科普教師們通過不斷探索,推出了完備的科創教學體系,實實在在培養了學生思維和實踐的綜合能力。

作爲省內開展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和平臺,山東省科技館一直以來承擔着向公衆傳播科學知識、提升公衆科學素養的重要責任。通過實施“逐夢而行——青少年科技成長計劃”,省科技館加強“館校合作”,在教育活動實施、展教資源開發、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展現科技魅力,爲廣大社會公衆特別是青少年提供更多富有啓發性、體驗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科普展覽和科技教育活動。

科創讓人生的色彩更加豐富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也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無疑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

那麼,對於青少年學生而言,科創具有怎樣的當代價值?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有何意義?

“參加科創競賽,從一個想法的誕生,到一個作品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啓發動手能力,鍛鍊溝通本領,鏈接所學知識的過程。”孟繁茵曾是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高中畢業後,她逐步考進山東大學數學系,如今繼續在金融機構中爲科創發光發熱。

追蹤,發現,像孟繁茵這樣的青年還有很多。談起科創,獲獎選手們認爲,就像一粒種子在他們的人生中不斷生長,逐漸成爲了學業、工作、生活的一種召喚、一種啓示、一種點石成金的可能。

科普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科技創新也成爲未來發展的突破口。

第2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楊溢是學校有名的“石頭先生”,對岩石的熱愛、理解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後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本碩連讀,學習期間申請20餘項發明專利。徐子豪是2011年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獎獲得者,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回到母校山東省實驗中學任教,專注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教練工作,近年來佳績連連。袁泉是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山東賽區二等獎獲得者,現任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研究員,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現研究方向爲後量子密碼與區塊鏈等前沿網絡安全課題。

數據顯示,往屆科技競賽獲獎選手中,有人深耕於基礎科學研究,探索未知領域的奧秘;有人專注於應用技術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還有人投身於科普事業,致力於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傳播,讓科學之光照亮每一個角落。他們以青春之名,以創新之力在科技創新中煥發着絢麗的光彩,彰顯了青年一代在科技創新道路上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