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自己也沒有,冰箱貼“天花板中的天花板”爲何如此難買?
算上出道即“頂流”的國家博物館鳳冠冰箱貼,當下北京最難買到的文創冰箱貼還有一款——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這款冰箱貼悄然上市後,因“斷貨”躥紅至今。作爲市文物局局屬的一家專業博物館,古建館因冰箱貼賺足關注的同時,也感受着“成名的代價”。
10月31日,古建館館長薛儉終於抽出空來接受採訪,他坦誠地說:“我自己也沒有藻井冰箱貼。不過,我相信隨着產量和庫存增長,限購的措施一定會取消,更多人可以隨時買到心儀的文創產品。”目前,該館正在啓動新一輪“造星計劃”,明年要爲館裡的最大網紅打卡點“一畝三分地”海選專業文創開發團隊。
“天花板中的天花板”
藻井冰箱貼的原型是古建館館藏文物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冰箱貼分5層,每一層都可以分開。底層專門設計了夜光效果。”薛儉說,這處藻井最早是隆福寺的建築構件,也是古建館的鎮館之寶,歷來就有“最美藻井”之譽,也被網友稱爲“天花板中的天花板”。
網友在社交平臺展示天宮藻井冰箱貼
4月,冰箱貼藉着“天下第一倉”先農壇神倉建築羣開放的熱度上架,並未受到過多關注。7月,隨着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疊加暑假觀衆高峰,古建館的日均客流量屢創新高,以天宮藻井冰箱貼爲代表的文創銷量隨之上漲。10月中旬,藻井冰箱貼一度售罄,到了當月19日恢復供貨時,人們的熱情彷彿一下子被引爆了,隨之出現了一早就到古建館排長隊搶購的現象。
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
“可能是因爲曾經斷貨,一定程度上助燃了觀衆的好奇心。再加上很多人在社交媒體分享冰箱貼的照片,一下子就開始排隊購買,而且隊越排越長。”薛儉說,“排隊的人來得也越來越早,甚至提前到了清晨5點。工作人員每天一早都要到門口維持秩序。”
成名後的煩惱不止這些。目前,古建館和北京育才學校共用一個大門,早上購買冰箱貼的隊伍排得很長,給師生進校造成了堵點,甚至有家長因此投訴博物館。薛儉直率地說:“看到大家喜歡我們的文創肯定高興,但面對長隊也很無奈。”
天宮藻井冰箱貼爲何難買?
爲了解決矛盾,幾經研討,古建館決定將線下排隊轉爲“網約”——提前3天在網上放號,每天限量400個,“搶”到資格的觀衆可以在預約日開放時間段隨時到館購買冰箱貼,避免早上扎堆排隊。
10月23日一早,古建館官微發出“網約”公告。“當天上午10點放號,幾乎兩秒,400個線上名額全被搶光了。”薛儉說,經過一個星期的適應期,線下排隊的問題大幅緩解,線上預約依然火爆。
10月31日9時許,記者在該館文創商店門口看到,幾乎每一位取到貨的觀衆都會興沖沖地當場開箱。“線上預約也有竅門,我是提前上好鬧鈴,填好個人信息,就等10點拼手速下單。”市民吳女士一邊欣賞自己的冰箱貼,一邊和其他人分享經驗。
遊客取到天宮藻井冰箱貼後立刻拍照
薛儉特意做過調研,通過這種方式預約成功的觀衆大部分是年輕人。“目前採取的措施對老年觀衆不太友好,這也是權宜之計。”他特意解釋,冰箱貼製作複雜,採用傳統的琺琅描色工藝搭配玻璃漆上色,廠商3條生產線的每日最大生產量只有400個,“我們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又增加了兩條生產線,目前正處於打樣試製階段,預計11月中下旬能夠滿足更多觀衆的購買需求。”
古建館還在不斷優化服務,適應超出預期的熱度。“我們增加了文創空間的銷售人手,還專門設立了售後服務熱線,收集觀衆意見建議,處理投訴問題。”薛儉真誠地說,售後工作人員幾乎24小時都在接電話,甚至有年輕小姑娘因少數觀衆不理解急哭了,“我們很感謝觀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也特別理解大家買不到冰箱貼的焦急心情,希望少數未買到產品的觀衆能給予工作人員理解和尊重。”
“一畝三分地”IP在路上
單品銷售額達400萬元,天宮藻井冰箱貼一躍升爲“頂流”,也帶火了其他文創產品,古建館文創空間銷售額逐月提升,點燃了觀衆爲傳統文化消費的熱情。“神倉冰箱貼、蟠龍藻井冰箱貼最近也很暢銷,日銷售量也是幾百件,也會出現小規模的斷貨。”薛儉坦言,這些文創都有可能成爲下一個“爆款”。
蟠龍藻井冰箱貼
此次“成名”後,古建館也在尋求文創開發運營模式的創新,爲更多明星文物邀請“經紀人”。
“目前我們採取文創授權合作的模式,由文化創意公司設計開發、投資生產、銷售運營,館方授權文化IP(知識產權),管理文創空間。”薛儉說,該館正準備發掘先農壇的歷史文化,爲素有“一畝三分地”之稱的耤田研發文創產品。明年起,耤田的種植和活化利用不再申請財政資金支持,將採取IP授權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公開徵集文創公司,開發農耕文化主題文創產品。“今後,觀衆來體驗農耕活動時,可以把收割的穀物作爲紀念品,進行二次創意加工。我們也希望吸收更多設計團隊的創意點子。”
先農壇“一畝三分地”農耕體驗
將來,隨着先農壇非文物建築的騰退,古建館的開放區域會進一步擴大。薛儉有個設想:“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文創孵化基地,引入更多文創公司,激發博物館的活力,通過文創開發和推廣,讓展線延伸到展廳之外,更好地滿足觀衆‘把博物館帶回家’的願望。”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