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大陸東北限制民用電:是無奈,還是不該(劉程輝)

微博賬號@野野野max 發佈圖片稱,限電導致路燈罷工,交通擁堵。(網路圖片)

「從來沒見到過這樣的情況」,一位東北居民這樣和我們描述連日來的「拉閘限電」現象。

毫無徵兆地斷電、交通信號燈罷工、夜晚漆黑的街道和樓宇、用汽車燈充當照明的店舖......一幕幕「東北限電」場景在大陸各大社交媒體刷屏。

實際上,大陸全國範圍內都在限電。今年以來,上半年中國工業生產持續處於高位運行,受煤炭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多地開始執行不同程度的「限電限產」措施,而東北地區的限電涉及民生的居民用電,尤其引發高度關注。

這波看似「無奈」的限電風潮,並非實際上的「電力短缺」。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肖立晟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表示,除了發電成本上漲的因素外,地方政府未能提前規劃並實施好能源目標,正是導致臨近年末「趕作業」式限電的主要成因。

而東北由於風電驟減等原因,整個電網有「崩潰的危險」,從而被迫對民用電實施限制。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指出,這與當地的能源結構有關,東北的火電本身比例較高,隨着採暖季的臨近,冬天供電供熱用煤壓力比較大。

周大地對觀察者網強調,由於民用電佔電力消費比例很低,其實限制民用電的情況「本不該發生」。在我國推進綠色能源戰略、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深化電力系統改革勢在必行。

在輿論發酵後,東北三省及國家電網已接連作出表態,強調儘管面臨着煤炭緊缺、煤價高企等導致的供電緊張局面,但將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保障羣衆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地方年末「補作業」,煤炭價格攀升

進入9月,一場不期而至的限電風潮正在全國各地蔓延。從沿海的廣東、江蘇、山東,到內陸的安徽、貴州、陝西等十餘個省份,均推出了相應的「限電限產」措施。

8月31日,廣東省發改委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我省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從10月1日起廣東省開始執行尖峰電價政策,尖峰電價將在峰谷分時電價的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25%。

9月13日,陝西榆林市發改委發佈關於確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的通知,要求新建成「兩高項目」不得投入生產,確保9月份限產50%。

9月17日,貴州省能源局發佈《2021年貴州省有序用電方案》,要求電網企業按預警響應等級和有序用電響應企業序位表,並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有關企業錯、避峰生產。

......

一系列「限電限產」的通知浪潮中,大部分地區將重點放在高耗能產業上,「雙高」企業連番接到限產通知。比如雲南省發改委此前下發通知要求,9月水泥產量在8月產量基礎上壓減80%以上,10-12月全部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時間不少於40天。

但就目前而言,限電限產的範圍已不僅涵蓋前期的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鏈等其他領域也開始受到波及。

這場「轟轟烈烈」的限電限產之潮緣何而來?九方智投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肖立晟對觀察者網表示,這主要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是各地政府爲了應付能耗「雙控」政策,而選擇在臨近年末之際突擊「補作業」。

所謂能耗「雙控」,就是既控制能源消耗強度(單位GDP能耗),也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202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的目標是3%左右。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印發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更爲各地方政府的能耗目標敲響警鐘。

文件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福建、雲南、陝西、江蘇等9個省(區)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全國節能形勢十分嚴峻。

「8月份的文件是一記警鐘,9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又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多地限電措施集中出現也就不奇怪了。」肖立晟認爲,在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模式中,服務業的增速是要快於工業增速。但受疫情影響,國外生產訂單紛紛向國內轉移,持續刺激國內工業生產,在這樣的情況下耗電量肯定會大幅度上升。

7月中旬,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介紹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時表示,上半年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增勢平穩。工業生產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

「上半年我國工業生產持續處於高位運行,這麼高的工業增長速度,其實與我們提出的經濟內循環和綠色發展理念是有衝突的。」

肖立晟指出,從另一方面來講,煤炭價格的「脈衝式」上漲,導致發電廠的供電成本劇增,廠方承受着巨大壓力,發電意願不高。

一名東北地區的業內人士也對觀察者網表示,我國目前發電依然以火電爲主。作爲發電原料的煤炭近期價格持續走高,導致火電成本攀升,「火電廠發一度電甚至可能虧兩毛錢」,打壓了廠方的發電積極性。

今年以來,由於煤炭供應不足,需求提振等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處於「煤超瘋」的狀態,已攀升至歷史高位。 根據海關總署9月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8月份,我國進口煤炭2805.2萬噸,較7月份的3017.8萬噸減少212.6萬噸,下降7.04%。今年1-8月份,我國共進口煤炭19768.8萬噸,同比下降10.3%。

在進口煤炭同比下降的刺激下,煤炭價格不斷攀升。

根據焦聯資訊9月26日消息,現山西長治地區主焦煤(A8.5、S0.5、G83)出廠價4200元/噸,瘦煤(A8、S0.4、G70)出廠價3980元/噸。

而在2019年6月,同一地區的主焦煤(S0.5G75)出廠含稅價爲1550元/噸,貧瘦煤指標(S0.4G12)出廠含稅價爲1120元/噸,目前價格翻了一倍多。

煤炭價格瘋漲,導致下游煤電廠承壓。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9月24日數據顯示,9月16日至9月23日,中國沿海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沿海指數)5500大卡綜合價報1086元/噸,環比前週上漲9.7%,而去年同期價格爲590元/噸上下,較上年同期高約83%。

肖立晟預測,考慮到我國減排行動的時間表和壓力、煤炭價格近期難以下跌等因素,國內工業生產能耗和綠色發展戰略的矛盾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取決於在疫情擾動下海外生產恢復情況,以及國內政策的靈活性。

「從短期來看,只能是在儘量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降低下一階段能耗的壓力。」肖立晟說。

東北居民:比限電更讓人擔心的是不清楚還要持續多久

實際上,這一波限電限產已經波及到了民生領域。相較於其他區域主要限制工業用電,東北多地對居民用電採取的限制之舉尤爲引人關注,這也成爲了輿論針對的焦點。

在輿論發酵後,東三省接連對保障民生作出表態,強調儘管面臨着煤炭緊缺、煤價高企等導致的供電緊張局面,但將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保障羣衆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此前多日,東北電網已經數次拉響「事故拉閘」、「限電」等警報。

9月23日,國網瀋陽供電公司發佈了一則拉閘限電的通知。通知稱,近期,受聯絡線淨受能力下降、煤電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發電廠出力下降等因素影響,遼寧電網供需形勢趨緊,短時間內存在電力供應缺口。根據國家《有序用電管理辦法》,經省工信廳批准,23日已對遼寧地區實施有序用電。

黑龍江省發改委也發佈《關於做好有序用電工作的緊急通知》稱,自9月10日,黑龍江省與遼寧、吉林及蒙東地區同時啓動有序用電,各地在落實有序用電過程中, 由於部分用電企業沒有嚴格執行有序用電方案,造成黑龍江省9月23日緊急拉閘限電。

一份由國網東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9月23日簽發的《東北電網事故拉閘限電預通知單》披露,由於全網頻率調整手段均已用盡,爲保證電網安全運行,採取事故拉閘限電。

毫無徵兆地斷電、交通信號燈罷工、夜晚漆黑的街道和樓宇、用汽車燈充當照明的店舖......很快,伴隨着東北多地拉響拉閘限電的警報,近日#東北限電#的話題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持續刷屏,不少東北地區的網友紛紛吐槽着突遭拉閘斷電的經歷,用視頻和圖片分享停電現場的場景,傾瀉着停電帶來的不快和不滿。

不少輿論將矛頭對準「爲何要限制民用電」的問題上,有人在網絡上表達了對東北人「冬天如何過冬」的擔憂,還有人抱怨,東北人不是無法接受停電,而是無法接受「不定期、不定時」的突然停電。

黑龍江牡丹江市一居民小區物業在發佈的通知中特別提醒業主,「牡丹江市不會就每次停電進行提前通知」,請業主自行進行檢查照明和充電設備,並提前購置備用。

「這樣的情況以前幾乎沒有出現過。」吉林省吉林市居民呂先生告訴觀察者網,當地限制居民用電的現象在25日前後尤爲嚴重。其中在25日,他家所在的小區在未接獲通知的情況下突然斷電,從下午5時許一直持續到夜晚10時。考慮到斷電時間正值夜晚和飯點,停電對居民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影響較大。

從他提供的一份發佈於25日的停電通知中可以看到,吉林市城區部分區域限電時間爲7到8個小時,時間從傍晚一直延續到午夜;而在一些農村地區,限電時間更長,有的地方甚至從早6時許一直限制到午夜0時,時間接近18個小時。

「其實人們更擔心的,是不清楚這種狀況還要持續多久。」呂先生說。

不過27日,他對觀察者網表示,當地停電的情況正在好轉。大部分停電地區都能夠提前接獲提醒通知,並且從28日開始吉林市市區都不停電,但部分農村地區仍會存在限電情況。

「如果可以通知肯定會提前通知的,儘量避免突然停電。」在迴應爲何沒有提前通知用戶斷電的疑問,東北某地的一名電網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一般而言,計劃停電都會提前通知,意外停電也會及時更新停電原因和通知。但由於電力供需緊張,整個電網有崩潰的危險,情況緊急,可能出現無法提前通知到用戶的情況。

正當人們圍繞限電一事議論紛紛時,吉林市新北水務有限公司26日晚發佈的一份公告,更是讓許多東北居民的心情坐了一回「過山車」。

公告稱,不定期、不定時、無計劃、無通知停電限電的情況,將持續到明年3月份,停電、停水變爲常態。次日(27日),該公司再次發佈通告澄清稱,此前通知「措辭不當、內容不準確,給相關用戶和公衆造成誤解」。

但這份新的通告並未對停電限電的持續時間作出新的解釋。

專家:與東北能源供需有關

全國多地都在限電,爲何東北多地觸碰到了民用電領域?國家電網客服工作人員迴應媒體稱,實際上,東北地區已經首先對非居民執行了有序用電,但是在執行後仍存在電力缺口,目前整個電網有崩潰的危險,才採取了對居民限電的措施。

26日,遼寧召開電力保障工作會議,對該省拉閘限電情況作出說明。會議指出,9月23日至25日,由於風電驟減等原因,電力供應缺口進一步增加至嚴重級別。爲防止全電網崩潰,東北電網調度部門依照有關預案,直接下達指令執行「電網事故拉閘限電」,用電影響範圍擴大到居民和非實施有序用電措施企業。

從官方迴應可以看出,東北地區對民用電實施限制,實在是電力供應缺口難以彌補的被迫之舉。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說,這與東北地區的能源結構不無關聯。

去年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吉林省發電量1018.83億千瓦時,增長7.7%。其中,火力發電量約750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近四分之三,遠高出風力發電量約130億千瓦時,水力發電量約94億千瓦時。

周大地告訴觀察者網,考慮到資源稟賦的問題,東北的火電本身比例較高,隨着採暖季的臨近,冬天供電供熱用煤壓力比較大。一邊是供電供熱需求的上升,另一邊由於今年煤炭價格瘋漲,再加上民用電補貼因素,東北發電企業虧損在持續擴大。

「發電越多,虧損越多。一邊虧損,一邊還要實施民用電補貼,這很難維繫下去。」周大地說。

前文所提及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儘管全國能源供應還是以火電爲主,但相比於其他地區,東北的新能源項目偏少,加上供電和供熱的雙重需求,所以相較之下受到的影響會大一些。「所謂有序用電,首先是限制工業用電大戶,限民用電是最後手段,政府必定不會首先打擾居民。」

「限制民用電是被迫之舉,其實不該出現」

儘管東北地區限制民用電實屬被迫之舉,但周大地認爲,限制民用電的現象還是「不應該」出現的。

「相較於增長較快的工業用電,民用電增速其實是比較慢的,今年的工業用電增長都高於民用電。再者,民用電佔總電力消費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幾,真的不該出現限制民用電的現象。」周大地說。

至於網絡上有人炒作「我國發電能力不足」的說法,周大地並不認同。「這次的限電,其實經濟因素要大於能力因素。」他指出,這次限電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失策所致,並非實際上的「電力短缺」。現在國家強調能源「雙控」,制約、限制「雙高」項目上馬,有的地方政府沒有提前做準備,在臨近年末突然拉閘限電「急剎車」。這是一種對抗性的措施,是完全不正確的。

周大地說:「在『雙控』政策指引下,新投資項目、抑制高耗能產業的擴張、節能降耗在年初就要提前做好,而非突然來一腳急剎車。」

「工作應該做到前面,多地之所以出現這麼緊急的情況,其實也因爲地方政府對能耗的管控相對而言沒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嚴格執行。」肖立晟也表示,要避免「一刀切」的限電政策,必須充分考慮到企業和民生需求,做好優先安排,在能耗方面排個序,做好溝通安排,做好生產調整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否則只會導致政府信譽和企業生產都受到影響,「造成雙輸的局面」。

在9月26日中關村自主創新中心示範區舉辦的「智能+能源論壇」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科學的轉型過程。「政策性很強,需要把握好節奏,積極且穩妥地發展,既要防止一刀切簡單化,比如以爲簡單地拉閘限電就是低碳,同時也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的落後和無效投資。」

針對當前供電形勢,國家電網公司9月27日下午表態稱,將綜合施策、多措並舉,通過強化全網統一調度、統籌調配資源、加強用電情況監測、嚴格落實供電保障責任等舉措,全力以赴打好電力保供攻堅戰,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堅決守住民生、發展和安全底線。

除了採取多管齊下的辦法應對當前供電形勢外,周大地強調,如今的局面還暴露了推進深化電力系統改革的緊迫性。

「電力補貼政策應當儘快改革,長期來看會抑制能源系統的有效運轉。不解決電力企業的虧損是不行的,但這需要物價部門、發改部門、電力部門都參與其中,統一進行磋商。」

本文原標題:《東北被迫限制民用電引發輿論潮:是無奈,還是不該》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