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只求短線達標 如何觀光立國

交通部今年訂下千萬國際觀光客目標,觀光署揹負沉重的觀光復蘇壓力。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解封后全世界都在拚觀光,交通部觀光署也揹負沉重的觀光復蘇壓力,但兩岸關係不佳,少了陸客挹注,只能轉向開發其他國家。

只是,過去多半仰賴低價入境團衝量達標的政策,現在爲達標,觀光署只好不斷撒幣,延攬新興市場,急就章處理。當觀光政策淪爲追求短期目標,臺灣怎能成爲觀光大國?

交通部今年訂下千萬國際觀光客目標,爲此,觀光署五月時,召集全球十六個駐外辦事處辦理「二○二四駐外國際行銷推廣會議」,強調要「五路齊開」,透過旅展、推廣會、戶外廣告、電視媒體、社羣媒體等行銷。

而每個國家對於旅遊的喜好、需求不同,但觀光署的行銷卻幾乎是千篇一律的觀光圈美景、美食,要不就是提供來臺消費金、護照補貼,儘管也是臺灣特色,但流於自家人角度發想,非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研擬行銷方案,難怪疫後觀光至今仍輸鄰國。

如今爲鎖定印度新興市場,再度舉辦踩線團,卻無視目前臺印間根本沒有直航航班的劣勢,安排的內容也遭學者批評只是依經驗法則,未深入調研喜好。

觀光署推動每項觀光政策都是高層先射箭,再讓技術幕僚窮於畫靶,這樣的政策想延續推動,難上加難。

觀光署應從源頭仔細檢討觀光體質、內容、產品,或針對不同國家旅客「對症行銷」,若持續以衝量來當作KPI的思維,註定會讓臺灣的旅遊產品持續被放在低廉的商品架上,即便國際客再多,觀光外匯收入卻可能下滑,又何來觀光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