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湖南:這套藍皮書踏着泥土向村野求真

編者按:《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2)》新鮮出爐。藍皮書除了系統介紹湖南鄉村振興的經驗和成效,還毫不避諱地提問題、找短板,並且給出了對策建議。很多從村莊採擷的案例沾着泥土、帶着露珠,成爲鄉村振興進程的生動註腳,成爲湖南鄉村不斷探索前行的有力見證。

《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2)》發佈會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義正 長沙報道

8月15日,《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2)》在長沙發布。

今年的藍皮書分爲總報告、市域篇、縣(市/區)域篇、鎮村篇等四個部分,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構架來完成。

這本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負責組織,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爲支撐機構,經過近一年的田野調查後形成的“智集”,既有宏觀層面的全省總結,也有微觀層面的具體案例剖析,系統全面地介紹了湖南鄉村振興的真實現狀。

《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2)》。

“總報告”系統梳理總結了湖南鄉村振興的五大成效與三大態勢,提出了待破解的六大現實難題,並且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可謂是妥妥的乾貨。

湖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五大成效:

對標對錶穩守脫貧底線,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

具體爲,保持戰略定力,自覺扛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政治責任;保持底線思維,堅決築牢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屏障;保持政策穩定,協調部署推進“有效銜接”落到實處。

深耕“三塊田”,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三塊田”指的是,穩產保供“責任田”、綜合改革“試驗田”和精細農業“高產田”。這一點是說湖南打造以精細農業爲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以美麗宜居爲着力點,鄉村建設行動穩步推進。

比如,湖南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示範村6757個,省級同心美麗鄉村1608個,全省村莊(建制村)綠化覆蓋率達64.2%。衡陽市落實“首廁過關制”經驗獲全國推廣。

抓黨建興文化立新風,鄉村治理取得新成效。

這裡是說湖南圍繞鄉村治理中的共性問題、難點堵點進行深入探索。比如一些地方,通過加強黨建引領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推動鄉村人才培育、鄉風塑造、生態維護,基層黨建的優勢不斷轉化爲鄉村治理的效能。

強化體制機制創新,鄉村組織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離不開有效的體制機制保障。湖南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組織動員、紀律監督,以及對幹部的關心關愛等一系列舉措,有效保障了鄉村振興大業的推進。

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呈現三大態勢:

農業由粗放低效逐漸向高質高效新階段邁進。

鄉村公共服務由傳統二元分割逐漸向城鄉一體化新階段邁進。

農民由全面小康逐漸向富裕富足新階段邁進。

全面推進湖南鄉村振興亟待破解六大難題:

糧豬型農產品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穩產保供壓力大。

丘陵山區居住分散化和空心化,人居環境改善困難多。

鄉村傳統文化多樣性與鄉愁迷失,鄉風文明建設困惑多。

鄉村治理農民自主性參與不足,幹羣關係融洽互信難。

疫情防控常態化農民外出就業下降,農業大省增收難。

資源開發不夠與土地要素流動不足,農村改革深化難。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建議:

“做優一桌湖南飯”,鄉村產業應該着力區域特色分工。

突出留住“鄉愁”,鄉村風貌應彰顯湖湘鄉村風情。

激活鄉村內生動力,鄉村治理應敬畏農民法定權利。

聚焦城鄉融合發展,農村改革應把縣域作爲主戰場。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三農主線應突出農民增收。

湘潭縣分水鄉分水村的一處稻田裡,收割機正在收割作業。

細節

一份好的調研報告,離不開高屋建瓴的宏觀分析,也少不得泥土芬芳的鮮活案例。今年的藍皮書兼顧了這兩個方面。

全書的“市域篇”,以衡陽市、永州市、郴州市、婁底市爲樣本,結合當地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資源稟賦,對區域鄉村振興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並結合區域優勢和短板,提出了破解對策建議。

比如,講到衡陽市的鄉村治理時舉例,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率先探索導入銀行管理模式, 打造“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品牌,規範運行道德積分制度。目前,全村“厚德同心” 儲戶已達698戶,與衡州農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達成合作,獲得了整村授信,根據年度積分情況,梅花村獲得信用文明貸款6000萬元,爲當地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觀的“金融活水”。

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的“梅花村的飯店”。

全書的“縣(市/區)域篇”,以常寧市、隆回縣、武岡市、甦仙區、嘉禾縣、零陵區、江永縣、新化縣等地爲藍本,主要聚焦當地如何加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度探討了如何以縣域經濟的壯大帶動鄉村振興的命題。

比如,在講武岡市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時舉例稱,至2021年6月,武岡完成了 “10+57+31”的城鄉幹線+城鄉支線+鎮村班線運營線路模式的制定,實現299個建制村全覆蓋,完成新建、改擴建的稠樹塘等9個鄉鎮運輸服務站和新建的文坪等13個首末站的選址、 測繪和套圖工作,現已完成武岡西站、荊竹、馬坪鄉鎮運輸服務站改造工作。

全書的“鎮村篇”,則以更加微觀的視角,深入剖析了益陽市赫山區天成垸村餐飲業的發展、資陽區長春鎮李家坪村農民增收情況,常德市鼎城區雙橋坪鎮興國寺村鄉村治理模式,婁底市經開區澄清村社區化,邵陽縣下花橋鎮農村老年人才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瀏陽市文家市鎮紅色文旅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等內容,按照鄉村振興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從實操層面進行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講到邵陽縣下花橋鎮農村老年人才在促進鄉風文明中發揮的作用時,將“鄉風文明”這一宏大主題置於一件件婚喪嫁娶、隔代教育、鄰里糾紛的具體事件中,老黨員、離任“兩委”、熱心腸的村民紛紛現身說法,每一個故事裡的每一句話,都來自於樸實的村民。

關於鄉村振興的問題,自然要去村野裡尋找!這是一份沾滿泥土味的報告,這是一份爲鄉民立命、向村野求真的“田野調查”。

航拍鏡頭下湖南藍山縣的一處“美麗鄉村”。

變化

自2018年開始出版發佈《湖南鄉村振興報告》藍皮書以來,這已經是第三期。

在發佈會現場,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一位專家談及對今年藍皮書的感受,給出了兩點觀察——更厚、更實。

“更厚”是說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現階段正處於鄉村振興的發力期,鄉村振興工作正在不斷向更廣闊領域邁進,鄉村振興藍皮書自然也會有更多內容需要觀察。同時,鄉村振興藍皮書也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從第一期、第二期的“摸着石頭過河”,漸漸形成更加成熟的體系。

同時,今年的藍皮書內容也“更實”。

全書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構架,從省、市、縣(市/區)、鎮村的結構來敘事。與往年相同的是,從省到村,每一篇調研報告,除了講經驗、講成效,還毫不避諱地提問題、找短板,並且都給出了對策建議;與往年不同的是,以前藍皮書中的“經典案例”部分被獨立成冊,不再置於藍皮書內。

單獨成冊的《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

今年的藍皮書首先繼承了以往“找問題、提建議”的風格,但是今年卻將更多的版面和空間留給了“問題”和“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正是因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很多難題,也需要直面一些問題。

在8月5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湖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在談到湖南鄉村振興工作時表示,“鄉村振興,咱們要團結一心形成合力,我不怕揭短亮醜,特別希望能夠以問題爲導向,解決這些問題”。

要破解這些問題,首先得直面這些問題,從《湖南鄉村振興報告》藍皮書,我們不難管窺到湖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