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懷舊,感受幸福生活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道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近日刊發題爲《隨年齡而增加的懷舊情緒會妨礙我們幸福嗎?》的文章,作者是阿米涅·菲利皮。全文摘編如下:

電影《戀戀筆記本》講的是一位老先生向患有癡呆症的妻子講述他們過往經歷的故事,讓妻子也能重溫那些回憶。這樣的愛情故事令人動容。同樣,在《天堂電影院》中,一位電影人時隔多年回到故鄉,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最早接觸電影的經歷以及導師對他的影響,從此便以另一種方式活在當下。

有許多電影從頭至尾瀰漫着懷舊情緒,這些電影反映了隨着歲月的流逝,懷舊感通過青春的記憶、失去的聯繫或代際差異沉澱下來。所有這些倒敘都將人們與他們的過去聯繫在一起,尤其是在老年人身上。

在這件事上,現實生活與電影向我們展示的內容並無太多不同。從季節的更迭到再次遇到許久未見的兒時朋友或熟人,許多日常因素會讓我們產生懷舊之情。回憶會觸動我們,並與我們曾經和現在的感受聯繫起來。西班牙聖巴勃羅大學教授、心理學博士赫瑪·佩雷斯·羅霍說:“任何刺激,如一種氣味、一種味道、一首歌或一張照片,都能把我們帶到過去,引發不同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非常強烈。”

經歷越來越豐富

這位專家表示,近年來,人們對研究懷舊情緒的興趣顯著增加。一些研究表明,隨着時間的流逝和我們逐漸老去,那種被定義爲渴望或懷念個人過去經歷的情感會越來越多地侵襲我們。

隨着年齡增長,我們的過去變得越來越豐富,這也是老年人更容易懷舊的原因。羅霍說:“這是一種複雜、矛盾的情感,它基於對過去的身份認同,並關係到過去、現在和將來之間的聯繫。”

“當意識到隨着歲月的流逝,時間變得有限時,老年人們就更有可能回顧過去,評估他們的一生是怎樣的,是否符合預期,是否取得了成就……”她補充道。

美國勒莫因學院心理學教授克里斯蒂娜·巴喬長期研究懷舊情緒。她開發了“懷舊傾向量表”來評估我們的懷舊傾向。巴喬認爲,所有讓我們懷舊的東西都在提示我們思考自己是誰,並幫助我們理解人生目標。

這位研究員將懷舊情緒的出現歸因於我們在個人追求中遇到的問題和逆境。她在美國心理學工作者協會的播客採訪中說道:“回憶曾經的自己可能讓我們對過去戀戀不捨,但也有助於我們延續身份認同。”但毫無疑問,老年人懷舊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孤獨。巴喬說:“懷舊是一種應對社交孤立、聯繫斷絕或感到孤獨的方式。”

懷舊是把“雙刃劍”

偶爾懷舊是正常的,但這種感覺是有兩面性的。在持續的懷舊和憂鬱情緒中停留在過去可能是有害、不健康和痛苦的,甚至可能導致抑鬱症狀或對未來的絕望。

羅霍說:“如果我們沉浸在這種懷舊情緒中,也可能導致我們無法享受當下,無法從中受益,也無法利用我們所剩的時間。必須要明白,過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但懷舊也可能帶來積極情緒。老年問題專家、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開放大學兼職教授、心理學博士蒙特塞拉特·拉卡列說:“人們回憶過去的片段,拿以前的一些事情作比較,同時接受當下,那麼懷舊就是健康的。”

此外,一些研究還發現,懷舊可能增強我們的幸福感,賦予我們靈感和創造力,讓我們感覺自己更年輕、機敏、樂觀、精力充沛,甚至鼓勵我們去追求新的挑戰。羅霍說:“懷舊還能讓我們反思過去,從中吸取教訓,將有效的經驗用於未來,改變那些行不通的做法。”

享受當下是關鍵

儘管有時回憶會讓我們悲傷,但隨着年齡增長,我們往往會記住美好的事物,甚至容易美化過去發生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的幸福感取決於這種遺忘或喚起回憶的能力。羅霍說:“如果懷舊不是停留在過去,而是恰當地融入生活,那麼它對現在和未來都可以非常有益。”拉卡列補充說,懷舊並不一定意味着老年人不快樂,“這取決於他們與自己的過去所建立的關係。懷舊與悲傷(而不是直接與抑鬱)有關,但也與他們對過往經歷的滿足有關。可以在感到悲傷的同時嘴角還掛着微笑”。

拉卡列非常清楚如何才能讓懷舊發揮其好處,而不是壞處:“與當下建立聯繫是根本,接受時間在自己身上和在社會中流逝,在當下尋求滿足感,並以適應自身現實的生活計劃爲指導。我們可以回憶過去,但要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另一方面,羅霍則主張採用樂觀的應對策略。但她也說,“這是一種切實、聰明的樂觀,而不是不切實際的樂觀”,這種樂觀讓人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還包括激勵自己去努力讓一切都好起來”。

她強調:“如果懷舊能產生積極的情緒,那麼它就能提升自尊,甚至產生對現在和未來的樂觀態度。”(編譯/蘇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