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名醫吳明峰「流感併發心肌梗塞」猝逝 醫示警10大前兆
▲高雄骨科名醫吳明峰因流感併發心肌梗塞離世。(圖/翻攝中正脊椎骨科醫院網站)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高雄市知名骨科醫師、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院長吳明峰,12日驚傳因流感併發心肌梗塞,經急救無效後,家屬忍痛同意拔管離世,消息傳出讓許多認識他的友人相當難過。檯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謂文指出,心肌梗塞最常見於溫差、血壓波動,導致血管受到刺激,不過感染流感或新冠,都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其中有10大前兆須提高警覺。
林謂文醫師表示,近期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的患者中,有20~30%爲心肌梗塞,冬天溫差變化劇烈,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仍高於夏天,包括「年紀大、三高、有心腦血管疾病」都是高風險族羣,如果最近生活作息顛倒、過勞都可能誘發心肌梗塞。
林謂文說明,心肌梗塞最常見於溫差、血壓波動,造成血管受到刺激,不過感染流感或新冠,都有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因爲感染期間會出現發燒等症狀,身體需要承受壓力,心跳可能也會因此變快。心肌梗塞就是血塊堵住原本狹窄的血管,造成完全堵塞,其前兆除了胸悶和喘之外,包括「肩背部疼痛、下巴牙齦疼痛、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難、冒冷汗、心悸、頭暈、全身異常疲累」也都是徵兆。
▲醫師示警,感染流感或新冠,都有可能誘發心肌梗塞。(示意圖/達志)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塞不單單隻發生在中高年齡層。國泰醫院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指出,近年來隨着生活型態改變,現代人普遍習慣高油、高糖、高鈉等飲食習慣,即便是年輕族羣也有可能發生,而且就算是身強體健的人,也未必是絕緣體,因爲帶有老化和壓力等因素存在,不少患者在心肌梗塞發生時,往往就是因爲認爲自己身體健康而不自覺。
張釗監說,心肌梗塞的疼痛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可達15~30分鐘,如果痛到冒冷汗,則已是相當危急的警訊,提醒曾罹患心肌梗塞的患者,應立即服用醫師開立的「硝化甘油」,若服用2次仍未獲得改善應立即就醫。如果是第1次發生心肌梗塞且身邊沒有硝化甘油者,無論是否確定爲心肌梗塞,應立即撥打119求救,避免自行開車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