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爲何只有名而無“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每個人除了姓名,還會取一個表字。

如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

《禮記·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就是說,古人在成人禮後,在名之外再去一“字”,一個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長輩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來在平輩或晚輩間稱呼的。

袁紹曹操即便後來反目,也互稱表字

圖片出自網絡

走入社會之後,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稱他的字而不是名。

部分的文人雅士,常常會爲自己取個“別號”,在文章唱和時作爲代稱,也可以用來自稱。

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蘇軾|圖片出自網絡

所謂“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此三者包含着個人的全部品格。

01

取名有講究

古人首先取名的時候就非常講究,《左傳·桓公六年》寫得明確:“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信,指的是出生時,嬰兒的特殊胎記或其他顯著標志。

比如周武王的夫人生下孩子後,發現這個孩子的手掌上有個“虞”字,武王就給他取名叔虞。

義,依據嬰兒的氣質和對他將來的期望取名。

季歷生了兒子後,孩子的祖父古公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因此給這個孩子取名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

姬昌|圖片出自網絡

象,是依據嬰兒的某些生理特徵取名。

聖人孔子生下來頭頂中間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

孔子|圖片出自網絡

假,取於物爲假,是指借周圍的事物或時代背景爲名。

如孔子給孩子取名孔鯉這個例子。

最後是類,取於父爲類,就嬰兒同父親的某種相同之點取名。

魯桓公的太子和他同日生,給他取名叫同。

關於這類名字,還比如王羲之、王獻之、王凝之父子的名字,這種名字其實是代表着父子三人都是天師道的信奉者,也反映了魏晉玄學風行的背景。

王羲之父子|圖片出自網絡

當然,最典型的藉助時代背景取名,莫過於咱們上世紀出現的“援朝”“躍進”“向陽”等名字。

如果父親叫“向陽”,給自己的孩子取名“懷東”,這個意思,大家都知道。也可以歸類爲第四、第五類。

不過,古代有父子同名的現象,隋朝處士羅靖與其父同名,唐朝的陳禕墓誌銘中提到陳禕與其父同名。更有意思的是, 嚴挺之的女兒也名爲嚴挺之。

這也說明,名字的避諱傳統雖然有講究,但在具體的實踐中,父子、父女姓名的相似性並非完全被禁止。

02

取字也不能亂來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數上可以取1-2個字,大多數情況下,字的選取與名有一定的聯繫。

並列關係,像屈平,字原,古語中“廣平曰原”,所以兩者意思相同。

屈原|圖片出自網絡

輔助關係,名和字的意思相近,但不完全一樣,如陸機字士衡。

天機星是北斗第三顆星,玉衡星是北斗第五課星,機衡並用可以代指北斗。

如果皇帝是紫微北極星,那北斗七星每一顆都是公子王孫、三公九卿等重要人物的象徵。

從陸機的名和字來看,江東陸氏家族對他抱有很大期望。

再有就是矛盾式了。

韓愈字退之,愈是更進一步的意思,退之就是走回頭路,這麼看來,韓愈的名字是更想符合中庸之道。

在這裡要特別提一下,諸葛亮字孔明的孔,如果你按照小孔成像的原理來理解,那麼諸葛亮的名與字也是追求中庸。

諸葛亮|圖片出自網絡

但如果按照《道德經》中“孔德之容”來理解,那這個孔就是大的意思,聯想到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他的字應該理解爲“大明大亮”。

或許,在諸葛亮看來,我倒是想低調,實力不允許。當然,後來的諸葛亮淡泊寧靜,但修身、治國都達到了最高水準。

更多的字和名的關係是補充式,意思是字與名意思相順承、互爲因果或可以用來解釋名。

張飛字翼德,有“翼”方能“飛”;關羽字雲長,有羽翼才能飛上雲端;趙雲字子龍,《周易》:“雲從龍,風從虎”,就是雲由龍所生,風由虎所造。

從右至左:關二爺、張三爺、趙四爺

圖片出自網絡

假設趙雲的大哥叫趙風,又是家中嫡長子,那完全可以字伯虎。

當然,一般稱呼對方“字”就代表尊重了,如果文人雅士有號,稱“號”更讓對方有面子。

但更多時候,人們會根據一個人的官職、地位代稱某人,如杜工部、嚴閣老。

03

皇帝竟然沒有字

從嚴挺之的例子能看出,古代女人是有名的,而且有表字。

王嬙,字昭君;呂雉,字娥姁;楊豔,字瓊芝;謝道韞,字令姜。

這些無不透露着對美好的期望,但也有個別看起來非常草率的。

呂雉|圖片出自網絡

如孫權的大女兒孫魯字大虎;小女兒孫魯育字小虎。孫十萬取名的水平快趕上合肥遇見張遼了。

這說明,與古代宗法制度嚴格的固有印象不同,女性的地位並不完全是魯迅雜文中寫得那樣。

可是,在表字是個主流的中國歷史中,我們卻發現,皇帝這個尊貴的羣體,很少有人有表字。

有表字的皇帝第一類集中爲開國帝王。

如西楚霸王項籍字羽,漢高祖劉邦字季。

霸王與高祖|出自網絡

東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西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

李淵字叔德,趙匡胤字元朗,朱元璋字國瑞。

另一類爲機緣巧合之下當上皇帝。

他們原本可能就是宗室,但因爲皇帝無後,或者因爲其他重大事件,在陰差陽錯下當上了皇帝。

像劉病已字次清,他是漢武帝時期,廢太子劉據的孫子。漢武帝死後,因爲漢昭帝短壽,加上昌邑王劉賀,就那位寶藏男孩兒海昏侯無德,所以被捧上了皇位。

劉病已|圖片出自網絡

還有咱們的“九妹”完顏構字德基,本身宋徽宗退位後,宋欽宗已經即位。但由於靖康之變,宋朝兩位皇帝、諸多宗室都被俘虜,只有他得以倖免,接住了這“潑天富貴”。

趙構|圖片出自網絡

還有一種是非大一統王朝,只是地方割據的帝王。李煜字重光,孟昶字保元。

最特殊的是,三國的帝王一般都有字。

劉備、曹丕、孫權作爲三個朝代的開國君主有表字很正常,他們的繼承人也都有表字,如劉禪字公嗣,曹睿字元仲,孫亮字子明。

04

皇帝爲何沒有字?

或許有人會舉反例。

如漢武帝劉徹,這既是大一統王朝的君主,又非創業之君,他有個表字“通”。

漢明帝劉莊字子麗,漢獻帝劉協字伯和。

漢獻帝|圖片出自網絡

但注意,他們幾人其實屬於上述類型中的第二類。

漢武帝劉徹被立爲太子以前,漢景帝已經立劉榮爲太子;

漢明帝被立爲太子前,漢光武帝劉秀爲了平衡南陽系和河北系兩大軍功集團,最先立郭聖通爲皇后,立她的兒子劉疆爲太子。

至於漢獻帝,是因爲董卓進京廢掉了少帝劉辯才得以登上皇位。

唐高宗李治也是類似的情況,他有個表字爲善,因爲最初李世民的法定繼承人爲李承乾,李承乾被廢后,濮王李泰和吳王李恪都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李治|圖片出自網絡

大膽猜測一下,可能許多皇帝在登基之前如果沒有被立爲太子,是可以有表字的;而在成年之前就已經被立爲太子,成爲了法定儲君,即便有表字,也沒有多少人敢叫。

許多皇帝在登基前,早就過了成人禮,也不是法定的儲君,是通過別人擁戴或者自己政變上位的,如李世民、李隆基。

這些人按理說應該有表字,但是無人提及,大概率是成爲皇帝后,他們的表字不能隨便提起。

想要在古代的文獻中尋找,因爲避尊者諱,記錄的很少,所以很多皇帝的表字便不得而知。

崇禎|圖片出自網絡

(崇禎對避諱這件事很講究,如因爲他叫朱由檢,所以不允許宮裡喊“豬油”,而要叫“芝麻水”。)

到了明朝,典籍已經很多,但明朝帝王之外,很多藩王的表字也難以找到。

倒是在清代有零星記載,如乾隆第十一子永瑆字鏡泉,道光第七子奕譞字樸庵。

值得一提的是,末代帝王溥儀給自己取了個表字“曜之”,還有個號“浩然”,觀溥儀不同時期的照片,還是公民時期的精氣神最好。

清廢帝、僞滿洲國皇帝、新中國公民愛新覺羅·曜之|圖片出自網絡

舊社會當皇帝時一臉死相,被社會主義改造後終於有個人樣了

估計這也應該是在接受完社會主義改造,成爲新中國公民以後的事了。

你所不知道的是人家溥儀還有個英文名呢?叫亨利!

這也無所謂,畢竟溥儀在6歲就退位了,表字和號隨便取。再加上,那時候畢竟跟洋人打交道很多,溥儀趕個時髦倒也可以理解。

看鑑書友會即將正式上線啦!!!

誠邀你們與我一起,從歷史解讀世界,感受有趣的靈魂。在書籍裡收穫比金子更寶貴的東西。

作爲一名熱愛且深知閱讀重要性的人,我很高興可以通過讀書會,讓大家更輕鬆地與書結緣。

屆時,我們會舉辦主題沙龍、專場直播等活動,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用碎片化的時間積累,實現自我提升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