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雙圈”協同並進的法治階梯——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法治論壇暨第十屆“治蜀興川”法治論壇側記
記者|黎志飛 □劉航
責編|張晶
正文共2647個字,預計閱讀需8分鐘▼
起於大巴山麓,止於江津山脈,華鎣山一頭連着重慶,一頭連着四川。在這座山下,2021年,川渝兩省市共同批准設立首個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爲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搭建起重要平臺。
2024年12月27日,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法治論壇暨第十屆“治蜀興川”法治論壇在廣安市舉行。來自十餘個省(區、市)的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政法系統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法治協同 助力共建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主題,聚焦成渝雙圈協同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中的難點熱點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解決、對策交流,探索法治護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行路方向。
見題:共話“雙圈”法治建設之“局”
“在法治語境下,一體化建設體現爲法治一體化,並具體表現爲兩地立法的一致性、政務服務的協同性和跨區域糾紛解決機制的建設等。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法治一體化建設主要面臨三個挑戰:法律規範體系的完備性與一致性不足,政務服務便利化與執法協同性有待提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與司法協同機制仍需加強。”論壇現場,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馮帥分析道。他表示,譬如在執法協同性上,兩地的執法協同主要依賴區域間的聯席會議、專項整治行動、聯合執法等臨時性合作,監管主體與監管手段較爲單一,跨區域執法過程中的多元主體參與及數字化等多元手段運用不足。
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典佶則更爲關注“飛地司法”的實踐運行問題,無論是完全或部分讓渡司法權,或是兩地共享司法權,都將引發權力讓渡的正當性問題、管轄主體的界定問題、共享模式下約束力不足問題和司法非標準化配套問題等諸多爭議。“當兩地的裁判尺度不一致,就容易造成公平正義的‘區域差異化’感受,譬如對‘飛地’盜竊物品的定價,兩地認定標準不一,勢必將對法律適用造成影響。”李典佶舉例說。
“2022年7月,最高檢明確由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履行對成渝金融法院的法律監督職責,承擔對重慶30個、四川111個基層檢察院的金融民商事及涉金融行政監督案件業務指導責任。”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職員徐旭感慨道,成渝金融檢察改革是一項全國未有先例、毫無經驗可循的改革,改革初始面臨着金融檢察專業化發展不平衡、金融案件司法標準不盡統一等考驗。
成渝金融法院綜合辦(審管辦)調研宣傳室主任李真慧則以成渝地區金融審判實踐爲切入點,列舉了成渝地區法律適用不統一的五個方面,包括對新類型金融案件標準把握不一、規範文件對同類問題裁判標準不一、對同類案件的司法觀點存在差異等。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官金融審判理念不統一、審判隊伍經驗積累不足等主觀原因,也有缺乏法律適用分歧發現機制和法律適用統一配套措施的客觀原因。”李真慧分析。
破題:共商“雙圈”司法協同之“路”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承東啓西,連接南北。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上述新挑戰、新任務,樹牢“一盤棋”思想,踐行“一體化”理念,是川渝法治協同的破題重點。
近年來,川渝兩地政法系統堅持理念共通、法治共謀、發展共促,持續健全完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互助、合作共贏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政法合作聯席會議,釐清當下和未來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作爲毗鄰地區,廣安和重慶多地開展了政法機關之間的交流合作實踐,如廣安市政法系統積極探索‘1+4+N’協作體系,與重慶政法系統共簽訂35個全面合作協議和9個專項協作協議;廣安、渝北兩地法院圍繞促進法律適用統一,助推兩地法院、檢察院、公安等機關統一出臺川渝高竹新區裁判標準等。”廣安市廣安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唐菠說。
積極實踐法治協同——近年來,川渝兩地在執法司法、社會治理、風險防控等方面進行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開展檢察一體履職試點,積極推進跨省域警務一體化,共建調解專家庫、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庫等,旨在不斷深化邊界政務服務聯供、治安聯控和法治聯宣,切實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超過8萬億元的經濟體量保駕護航。
深入開展課題研究——自2019年11月《川渝政法工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川渝兩地法學會深度聚焦服務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涌現出諸如《成渝毗鄰地區法律服務協同性研究》《成渝金融檢察改革的挑戰及創新發展路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法治進路》等一大批理論價值高、實踐指導性強的研究成果,爲雙城的法治協同注入了智慧力量。
解題:共聚“雙圈”優勢互補之“勢”
儘管論壇現場各家觀點百花齊放,亮出實招落點不一,但與會者仍達成了最大共識:以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的法治合作,努力爲雙城經濟圈建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重慶、四川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
與會者紛紛表示,法學會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川渝“中國經濟第四極”這一特點,深入開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研究,深入開展構建新型生產關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治保障研究,推動形成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法治保障體系。要深化“一帶一路”共建、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制度型開放研究,做優涉外法律服務平臺,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深化對外法學交流與合作,更好服務優質企業“走進來”和本土企業“走出去”。
“國家戰略的實現依託黨和國家政策,應當將區域協同‘立法功能’界定爲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的基本方向。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立法實踐中,應有效整合硬法法律與軟法政策,構建軟法與硬法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制度體系。”西南政法大學立法研究院助理譚舒元說。
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馮帥告訴記者,“探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法治路徑,應基於公平競爭、系統性、商事效率三項原則。在立法層面,需健全成渝地區協同立法機制,並加強成渝地區法律規範內容與國際高標準規則間的兼容性;在執法層面,需同步推進成渝地區政務服務數字化建設和執法協同機制完善;在司法層面,需完善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與成渝地區司法協同機制。”
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深度融合、相互賦能、量質齊升的新階段。會議結束後,與會代表們將返回各自工作崗位。他們表示,將以此次論壇爲重要契機,堅定實施“同城融圈”首位戰略,持續深化跨區域法治一體化建設,以改革之力建設更高水平法治川渝,爲共同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