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球經濟治理學術論壇在廣外舉辦

9月28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聯合舉辦第四屆全球經濟治理論壇,論壇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這一主題進行研討。論壇開幕式由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青教授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在致辭中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中國式現代化”問題的重要性,將其視爲國家發展的重要路徑與方向。因此,探究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關係尤爲重要。並呼籲各位專家學者能夠針對這些問題發表真知灼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原黨委書記、原校長、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隋廣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國已明確了全球經濟治理的方向和路徑,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更高水平開放以及推進制度型開放等。儘管如此,國際社會仍面臨着重大抉擇。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申明浩教授提到,全球經濟治理在多個領域,包括貿易投資規則、金融治理、產業鏈供應鏈治理、氣候變化、經濟不平衡等方面,將面臨日益增多的挑戰。

在主旨發言環節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教授強調,現代化發展的核心是生產力,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其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是關鍵。隨着AI技術的迅速發展,除了勞動、資本和技術進步,國際貿易、國際分工、資本流動、人工智能、制度因素等也應成爲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廷惠教授指出,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是高質量發展,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她強調新質生產力在動力、科技和創新三個方面的重要性,並指出體制機制改革在促進技術革命性突破、加速要素創新組合與優化配置以及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宋新寧教授強調了政治經濟學方法是分析全球經濟治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指出全球經濟治理不僅涉及國際貿易、貨幣金融、對外投資和援助等經濟問題,還涵蓋了國際制度、國際組織和國際規範等制度層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雲山領軍學者李形教授深入闡述了全球政治經濟學概念及其理論,探討了新興大國崛起對傳統國際關係的影響,以及全球化對傳統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挑戰。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副院長王勇教授強調經濟乘數效應的重要作用,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要充分利用國際市場,提升基礎設施投資的效益,增強外部市場的經濟乘數效應,以發揮“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影響。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宇指出,全球化經歷了脫嵌型、分割型、競爭型和融合型四種形態,並強調分配矛盾是決定全球化合作屬性或衝突屬性的關鍵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中外比較研究部主任徐秀軍教授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要以發展爲導向,還應涉及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需要平衡政府與市場、共同發展與共同安全以及自主開放與單邊開放等多維度問題。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偉光教授指出新質生產力治理涉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相適應的問題,治理視角下的新型產業政策實質上屬於全球產業治理議題的研究範疇。

本次論壇共收到來自全國近70篇論文投稿,最終入選36篇論文,來自國內20多所高校40多名師生在“大國戰略競爭背景下的全球治理及中國參與”“區域經濟與企業治理”“經濟制裁、產業競爭與發展”“全球治理新領域:人工智能與極地治理”等4個平行分論壇上進行論文研討。

文丨記者 陳亮 通訊員 楊欣圖丨學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