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難題何解?10年答案在這裡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建立十年來,檢察機關持續抓好法定領域辦案,依法拓展案件範圍,邀請“益心爲公”志願者參與辦案,不斷髮展和完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
“解難題”“答新題”
尋找公益保護更優路徑
2024年12月20日,檢察公益訴訟10週年座談會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回望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10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檢察公益訴訟實踐紮實推進、制度逐步完善,在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10週年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檢察公益訴訟如何持續“解難題”“答新題”?在日漸完善的公益保護中國方案中,路徑清晰可見。
“解難題”
持續抓好法定領域辦案
“我們觀察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特別是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很多是由於行政機關職權交叉、重疊或空白,或者是跨區域、跨部門造成的公益受損。檢察公益訴訟解決的都是老大難問題。”座談會上,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如是說。
大江大湖流域跨區劃治理是歷史性難題、世界性難題,其根源在於上下游執法標準不統一。近年來,最高檢先後直接立案辦理了督促整治萬峰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公益訴訟專案、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公益訴訟專案、長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訴訟專案等。
長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訴訟專案辦結後,2024年最高檢又直接立案珠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公益訴訟專案,聚焦珠江流域礦業污染、城鄉水污染、農業養殖污染、船舶污染、河湖“四亂”、水土保持監管、生態流量監管等問題重點發力。目前,珠江流域7省區檢察機關利用衛星遙感、快速檢測、大數據監督模型等手段精準監督,共受理案件線索2075條,立案1821件,有力推動解決一批水環境治理老大難問題。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作爲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建立之初的四大法定領域之一,辦案數量也是最多的。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以來,檢察機關辦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53萬餘件,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個重大轉變”中發揮了獨特的制度價值和重要作用。
近些年來,多部新出臺或新修訂的法律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作出規定,檢察公益訴訟法定領域“版圖”進一步擴大。
2018年5月1日施行的英雄烈士保護法賦予了檢察機關提起英烈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的重要職能。6年多來,檢察機關辦理了一批在全國範圍內有影響的侵害英烈名譽榮譽案件,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學習、捍衛英雄烈士的濃厚氛圍。
2024年9月30日,最高檢與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發佈了一批英雄烈士保護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其中,上海市靜安區檢察院訴張某侵害陳爾晉、王曼霞烈士名譽、榮譽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短視頻平臺引起廣泛關注。
針對短視頻平臺內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公益損害問題,檢察機關充分考慮短視頻平臺網絡空間的傳播特點,結合違法行爲的持續時間,提出判令張某在原短視頻平臺上發佈正面宣傳英烈事蹟的宣傳片併購買平臺推廣服務的訴訟請求,在法院判決中獲得支持,在網絡空間有效消除了對英烈名譽的不良影響。
如今,公益訴訟檢察已由制度建立之初的四個傳統領域,擴展到英雄烈士保護、未成年人保護、婦女權益保障、反壟斷、個人信息保護、文物保護等領域,形成了以傳統法定領域爲基本盤、新增法定領域爲增長點的基本業務格局。
“答新題”
依法拓展案件範圍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分領域目標任務,凸顯了文化強國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如今,公益訴訟檢察在深耕法定領域辦案的同時,繼續向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新領域拓展。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位於河南省範縣白衣閣鄉,是解放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野戰軍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謀劃地、出發地,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019年10月,舊址被列爲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年久失修,舊址建築物自然毀損嚴重,周邊環境雜亂,存在滅失風險。
範縣檢察院在開展紅色文物保護專項活動中發現該案件線索,並迅速立案。檢察機關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整改。兩個月後,行政機關回複稱已採取了臨時保護措施。但檢察官在跟進監督中卻發現損害問題更嚴重了:舊址屋頂破損加劇,屋頂新增坍塌兩處,文物本體滅失風險加劇。
範縣檢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了行政公益訴訟,該案的辦理不僅推動了對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的全面修繕,檢察機關還會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專項監督,共排查、解決革命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23個。
從革命文物到長城、寺廟、古墓葬、歷史文化名城等等,中華文化像一條紐帶將我們緊密地凝聚在一起。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791件,同比上升46%,爲文物保護法修訂時增設公益訴訟條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實踐樣本。
社會不僅需要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也需要高度繁榮的精神文明。聚焦提高人民羣衆生活品質,當下,更多領域已經進入或者正在進入公益訴訟檢察辦案視野。2024年8月,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專門舉辦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新領域辦案能力專題研修班,聚焦公益訴訟新增法定領域和新領域高質效辦案,專題培訓如何以可訴性持續提升辦案精準性和規範性。檢察機關正努力爲人民羣衆的生活環境越來越美好,構建獨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護“中國方案”。
“聚合力”
在辦案中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文明樣態
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政治文明,其天下共治理念以及兼容幷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深刻影響着公益訴訟檢察辦案理念。
2021年以來,最高檢部署建設“益心爲公”志願者檢察雲平臺,在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民主黨派成員紛紛加入“益心爲公”志願者隊伍,主動參與輔助檢察公益訴訟辦案。
檢察機關在履職過程中堅持司法民主、司法公開,主動邀請各民主黨派志願者參與線索提供、專業諮詢、公開聽證、跟蹤觀察、普法宣傳等,自覺接受民主監督,持續助力提升公益訴訟辦案質效。
素有“鍾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之稱的浙江省桐廬縣,共有2個省級溼地公園、2個溼地保護小區和10餘個小微溼地。
“桐廬南堡省級溼地公園及其他多處小微溼地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爲破壞、藍藻水華、福壽螺入侵等問題,危及溼地生態系統。”2023年3月,桐廬縣檢察院接到“益心爲公”志願者、九三學社社員施力提報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並立案辦理。
在案件辦理中,檢察機關邀請施力及具有生態環境領域專業背景的農工黨、無黨派人士志願者參與專業諮詢;在檢察建議階段,依託無黨派人士志願者的政協委員身份,推動將檢察建議轉化爲政協提案;在公開聽證階段,注重聽取民主黨派志願者的專業化建議,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會籤溼地公益保護協作配合意見,促推溼地生態長效治理……可以說,在辦理這起案件過程中,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志願者的身影無處不在。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共招募“益心爲公”志願者12萬餘人。其中,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3萬餘人,這些志願者在參與輔助檢察公益訴訟辦案過程中,共提報線索1萬餘條,參與案件諮詢、聽證、跟蹤觀察等2.7萬人次。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檢察機關藉助各民主黨派相關領域志願者的專業知識背景和技術資源,爲公益訴訟辦案提供專業意見,構建完善了“檢察監督+民主監督”的履職新模式。
(檢察日報 閆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