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開發智慧機器人技術

工研院開發的「AI人工智慧自動標註系統應用」,能自動蒐集與標註資料訓練各式AI人工智慧辨識影像,協助機器手臂智慧取料,協助產業搶攻機器手。圖/工研院提供

疫情時代,分散生產基地、走向智慧製造,滿足自動化、快速調整客製化市場需求,成爲製造業發展趨勢。工研院身爲產業好夥伴,擘畫2030技術策略藍圖,成功開發多元化與多功能的智慧機器人技術,將機械領域服務範疇擴大,助製造業數位轉型,邁向智慧製造。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長鬍竹生表示,未來機器人必須朝向彈性靈活、快速換線、多功協作發展,以利業者邁進智慧製造。掌握機器人發展三大關鍵,工研院在日前落幕的「2020臺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展出的「AI人工智慧自動標註系統應用:隨機堆疊智慧取料」,能自動蒐集與標註資料,訓練各式AI人工智慧辨識影像,教導機器人取料。透過此技術,將人工一小時僅能標註25張的瓶頸,成長至1萬張,時間提升400倍,隨機取料的換線時間從30天縮短爲一天,提高機器手臂撿貨取料效率,彈性靈活搶攻新藍海市場。

滿足快速換線客製化生產的目標,工研院開發國內首創的「高品質研磨製程自主化系統」,工廠無需停線,藉由100%的辨識技術,系統能立即辨識新工件,自動生成研磨路徑,協助產線停機,達到快速換線、多樣少量的彈性生產。

工研院也研發「七軸驅控整合式關節機器手臂」,每軸的模組化關節,透過整合馬達感測器電源轉換等元件設計,使機器手臂的體積更輕巧。未來結合AI人工智慧、視覺辨識與夾具等,可讓機器人從事更多輕工業加工家居服務與生醫照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