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景氣乍暖還寒,施政不可掉以輕心
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全球經濟的復甦、庫存去化、人工智慧(AI)需求的熱絡,根據S&P Global估計,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2.3%,不過,主要國家包括美國、中國大陸、歐盟、日本、印度的成長率都不如去年,加上紅海的恐怖攻擊、中東戰爭未解,導致航運成本、油價上升,通膨不易下滑,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的最新談話也顯示降息政策恐延後,在在使得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存有相當的變數。
對臺灣而言,庫存去化多時、出口也逐步回升,AI的需求殷切、帶動整體產業供應鏈的暢旺,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估計,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可望反彈至3.10%,主計總處最新預測則上修至3.43%。然而,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有回升(2月爲48.1),卻長期處於50%以下的緊縮態勢,代表訂單、出口訂單、客戶存貨仍處於一個不夠熱絡的情況。故今年景氣可謂乍暖還寒,歸納有以下特色:
第一,不平衡的復甦:目前,製造業的表現不如服務業。製造業中表現比較好的包括紡織成衣、化學生技,紡織成衣,和內需的復甦與奧運在即、機能性紡織需求增加有關。化學生技則和最近紅海恐攻、油價上升,以及傳染病再起,對生醫藥品需求增加有關。電子光學產業中,和AI相關、筆電的換機潮、晶圓代工的先進製程,依然相當熱絡;而電子機械設備產業中,和ESG、AI半導體相關的領域需求也十分殷切。
在服務業中,住宿餐飲與零售業適逢春節旺季,運輸倉儲則受到紅海恐攻的航運影響,批發業受惠於AI相關產品、設備批發需求增加。
第二,股市和基本面的脫鉤:最近臺灣股市狠狠漲了一波,但基本面的好轉仍然很慢。其實股市是景氣的領先指標,加上中國經濟表現不好,釋放資金動能至其他亞洲國家。其次,AI的需求增加,帶動相關的產業鏈回溫。另外,半導體雖然有過剩產能,但先進製程受惠於AI、5G、軍工武器、飛彈的需求,比較不受影響。尤其是護國神山臺積電權值大,股價每上升1元、加權指數上升8點多,農曆春節過後,臺積電股價上漲了100多元,也推升臺股加權指數上漲了近1,600點。在股市熱絡的情況下,也會有基本面全面好轉的錯覺。目前不少產業仍處於盤整局面,值得審慎觀察。
第三,服務業的景氣也出現了疲軟現象: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繼1月下跌之後,2月指數再跌至52.3,雖然仍在代表擴張的50之上,但有轉弱的跡象。從2023下半年開始,國內對外旅遊增加,反而對國內消費熱度不如以往。
第四,產業的M型化更加明顯:中國大陸在今年初中止臺灣12項石化產品適用ECFA優惠稅率後,正考慮進一步中止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加上臺灣又沒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東南亞國家出口大陸相對臺灣擁有優勢。除此之外,在兩岸緊張之際,不少國家喊出「臺灣加1」,希望臺灣之外,有另外一個生產據點,也導致臺灣傳統產業可能面臨外移的壓力,產業更加M型化的現象,也值得政府注意。
第五,不同產業的庫存不盡相同:根據觀察,目前電子業的庫存調整優於傳統產業,電子光學庫存的調整又優於一般電子業,因此,一旦景氣復甦,電子光學及電子業將先行受惠。
面對不確定性仍高、產業不平衡復甦的景氣,經濟成長欲「保3」,政府應規劃積極的政策工具,尤其是民間消費、政府及企業投資「操之在我」的部分。以民間消費爲例,透過購物節、縣市政府的重大活動、事件行銷,可以帶動民衆的消費。行政院、觀光署等單位加強設計國民旅遊的激勵措施,使報復性消費可以發生在臺灣,而非一股腦兒往日本移動。
在民間投資上,臺灣面臨數位、綠色轉型的雙軸轉型,以及少子化缺工的商業自動化問題,行政院應協調經濟部、財政部、金管會規劃財政、租稅獎勵措施,針對雙軸轉型、商業自動化設計租稅優惠、補助、輔導措施,進行產業的二次全面升級轉型。一方面擴大內需、維繫經濟成長率,另一方面達到產業升級的雙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