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服務老年人,浦東新區探索推進智慧陪診助醫服務
年近八旬的何阿伯身患多種疾病,經常需要前往醫院治療、配藥。然而,看似簡單的就醫,對於沒有子女且老伴同樣體弱多病的他來說,卻是一件不小的難事。“一個人去醫院,就怕路上出點什麼狀況,很不安心。”
浦東新區老年人口多,就醫服務一直是老年羣體的核心剛需,但一些老人面臨自身行動能力有限、醫療資源緊張、子女工作忙碌等多重困難。爲此,新區民政局統籌多方資源,打造“浦老惠”智慧陪診平臺,在全市率先實現智慧陪診助醫服務落地,助力解決老人“看病難”的問題。自今年6月上線截至11月底,“浦老惠”智慧陪診平臺已服務老人813人次。
服務範圍覆蓋全市各家醫院
今年上半年,新區民政部門開展了以“社區養老熱力詞”爲主題的專項調研,覆蓋全區36個街鎮2480名老年人,瞭解到“陪診師”位居十大熱力詞首位,涉及幫助預約掛號、排隊領藥、提供心理健康指導和康復訓練等服務需求。
調研發現,老年人尤其是獨居高齡老年人的陪診服務需求空間較大,排名前三的服務需求分別爲“掛號”“協助就診”“繳費”。而當前現有的陪診服務專業程度不高、收費標準不一,並且缺乏有效監管。
爲積極應對和滿足陪診助醫這項需求,新區民政部門統籌多方力量,推出了浦東新區智慧陪診助醫服務,依託“浦老惠”線上服務平臺以及線下服務機構共同開展,針對60歲以上、不同年齡段、不同情況的老年人,以市場化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形式提供服務。
護仁(上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下屬的安老護頤(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線下服務機構之一。公司負責人張燕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有全職和兼職的醫護陪診師近400人,還配備了專業的非急救轉運車輛。“我們的陪診師持有相應的護士資格證,掌握醫學常識和急救常識,能夠在陪診過程中確保老人的安全。”
據她介紹,需要陪診服務的老人,可以通過“浦老惠”微信小程序、“隨申辦”浦東旗艦店或者熱線電話,提前一天預約,陪診助醫的服務範圍覆蓋全上海的各家醫院。“老人可以選擇在醫院與陪診師碰頭,也可以選擇在家碰頭,由陪診師陪同前往醫院,或者選擇搭乘轉運車輛前往醫院。”
“這點親兒子都做不到”
今年77歲的何阿伯,家住在周家渡街道。由於他患有眩暈症且腰椎不好,還曾因爲腫瘤開過刀,因此需要經常去不同的醫院就診、配藥。然而,何阿伯沒有子女,老伴身體也不好,因此出門看病成了大難題。
“有時候只能麻煩弟弟,但弟弟年紀也大了。”何阿伯告訴記者,“如果自己一個人去,要戴上腰套、柺杖,還要擔心路上會不會出意外。之前有一次,一個人去醫院的路上就突然頭暈、嘔吐。”
得知浦東新區有智慧陪診助醫服務後,何阿伯已經多次使用。“陪診師會按照約定好的時間來小區跟我碰頭,然後一起坐車過去。有了陪診師,路上我就放心了,在醫院也能省不少心,他會陪着我去找各個科室、做檢查,幫我排隊、繳費、拿藥,最後再送我到家。”
家住金楊新村街道的馬阿姨也體驗了陪診。由於患有梅尼埃病,她很容易出現眩暈的狀況,此前去看病都要兒子陪同。“兒子平時工作也忙,每次去看病要他請假,很不方便。”她說,“所幸有了陪診服務,不用麻煩他了,而且說實話,陪診師比他還要細心、耐心,女性陪診師甚至還會扶着我去洗手間,這點親兒子都做不到。”
加快養老服務數字化轉型
金橋鎮、老港鎮、花木街道、北蔡鎮、康橋鎮和濰坊新村街道是新區首批試點智慧陪診助醫服務的街鎮。張燕告訴記者,從近半年的情況來看,使用服務的老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或許隨着這項服務知曉度的提升,其他區域的老人使用率也會有所提升。”她說。
新區民政局表示,將通過宣傳科普、分享案例、實際體驗等方式,增加老人及家屬對陪診助醫服務的知曉度、認可度和信任度。此外,接下來還將利用長護險站點、綜合爲老服務中心、微日託空間等資源,新增6個線下點位,涉及北蔡鎮和高橋鎮。
爲了有效監管陪診助醫服務,保障服務水平,新區民政局還設立了陪診助醫服務准入準出機制,實現陪診師經資質審覈後持證上崗以及設置服務結束後第三方測評滿意度制度,確保得分高的優先派單、得分低的少派單甚至不派單,形成良性競爭氛圍。
據悉,新區民政部門還聯合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新金橋養老和護仁養老等具有專業資質的社會服務力量,按照市級陪診師培養目標及培訓方案,從綜合素養、專業知識、服務規範等方面提出細化要求,培養適應行業新趨勢、養老新模式的陪診師,推動陪診服務專業化、規範化,目前已儲備持證陪診師超500名。
智慧陪診助醫服務不僅打通了居家老人與醫療機構的通道,同時也是新區建設智慧養老應用場景的一次拓展。新區民政局表示,打造智慧陪診助醫服務體系,既是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有益探索,也是加快養老服務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期待未來該項服務能夠在全區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不斷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努力讓更多老年人有幸福美滿的晚年。
(來源:浦東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