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維權大棒砸向小米 一場局部戰役的啓示

7月9日晚間,格力電器(000651.SZ)在其新開的公衆號“格力文傳”發佈首篇內容,揭示了米家小米電風扇BPTS01DM侵犯其專利權一案的最新進展。

據格力電器方面透露,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曾於2022年12月22日對該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小米方面的行爲已經構成侵權,並判其賠償,但此後市場上仍有該型號的電風扇在售,於是格力電器再次通過法律手段維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6月18日出具的【(2023)最高法知民終1123號】法律文書,該文書要求本案涉及侵權的米家小米電風扇不得再製造和銷售,侵權人向格力電器支付185萬元。

面對格力的指控,7月10日上午,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發文稱:“經查,我司並未收到任何環境電器相關訴訟。”

隨後,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轉發該微博並表示,電風扇歸屬於環境電器。

雖然侵權方並非小米,但格力並不樂見小米抽身。

10日中午,“格力文傳”再次發文稱,前述侵權產品的委託方爲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製造商爲浙江星月電器有限公司,後者已更名爲“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已向其支付185萬元。

此外,“格力文傳”強調,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的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8.0439%的股權。

受訪家電分析師表示,此次風扇之爭,看似只是家電市場中的一個小插曲,卻折射出格力與小米在技術保護、市場爭奪及戰略佈局上的激烈碰撞。

雙方的終極較量,或在空調這一核心戰場。

新老勢力烽煙再起

風扇之爭的背後,是雙方更大範圍內競爭的縮影。

格力與小米,一個代表傳統制造業的深厚積累,一個則憑藉互聯網思維和創新模式迅速崛起,兩者之間的較量,早已超越了單一產品的範疇,上升到了品牌、技術、市場乃至生態的全面競爭。

二者之間的真正爭奪的,是空調市場。

格力電器在空調領域深耕多年,憑藉其強大的研發能力、完善的產品線以及良好的市場口碑,一直穩居行業領先地位。而小米,雖然進入空調市場較晚,但其憑藉互聯網思維、性價比優勢以及智能化的產品特性,以代工爲抓手,迅速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特別是近年來,小米空調在銷量和市場份額上的快速增長,更是一步步挑逗着格力的神經。

“小米說自己(空調)第一名,全靠別的廠家做產品,你的技術是什麼?誰是第一,消費者心裡有桿秤。”6月28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格力電器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稱,網上編造的謠言較多,“我們不斷在打假”,並質疑小米空調銷量超過格力空調。

此言論一出,#董明珠打假小米空調第一#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單。

以上並不是雙方的首次交鋒,早在十多年前,這兩家企業就結下了樑子。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稱,五年之內(即2019年前),如果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輸他一塊錢就行了。而董明珠則迴應道,要賭就賭10個億。

這場賭約後,格力和小米這兩家原本主營業務大相徑庭的企業,正式拉開了競爭的序幕,小米大舉進攻格力的基本盤空調行業,格力也在2015年殺入手機賽道。

其中,雙方在空調領域的競爭尤爲激烈。

2015年,小米與美的合作推出首款2699元的“i.青春智能空調”。2017年8月,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發佈一款4399元的全直流變頻空調,由智米科技與長虹空調聯合研發,並由長虹空調生產。

2018年7月23日,小米發佈一款售價1999元的米家互聯網空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空調多數專利來自小米全資子公司珠海三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高管肖友元曾爲格力電器高管。

格力電器在2018年的營收達到2000.24億元,而小米同期的營收爲1749億元。從數據上看,董明珠贏得了這場賭約。

2019年8月28日,在中國質量協會40週年紀念大會上,董明珠表示,跟雷軍的10億賭約已經結束,這10個億她不要了,還想再跟雷軍賭5年。雷軍則迴應稱:“我覺得可以試一下。”

自建工廠是出路

即便沒有明確賭約作爲催化劑,小米與格力的競爭也依然持續進行着。

進入2019年後,小米的營收開始反超格力。

2019年,小米營收達到2060億元,而格力當年的營收爲1982億元。2023年,格力營收爲2050億元,而小米則達到了2710億元,雙方的差距已經擴大到了660億元。

不光如此,小米空調的市場份額增速,也正在向行業頭部逼近。

財報顯示,2023年,小米空調出貨量超過440萬臺,同比增長49%。2024年一季度,小米空調出貨量同比增長63%。

今年5月,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在一季度業績溝通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IoT業務佔比還不足30%,未來仍有很大空間。“小米大家電中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百分之百都在中國市場,還沒有出海,下一步小米要考慮大家電怎樣有序出海。”

“從空調、冰箱、洗衣機這三類家電產品來看,我們預期空調將貢獻較大的銷量。”盧偉冰稱,小米最新發布的新一級能效櫃機和大掛機對IoT業務產生了強有力的驅動作用。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1~4月線上市場,空調銷售額市佔率行業TOP5品牌分別爲美的(27.56%)、格力(25.61%)、華凌(7.32%)、小米(6.96%)、海爾(6.63%);銷量市佔率行業TOP5品牌則爲美的(22.87%)、格力(19.94%)、小米(9.34%)、華凌(8.91%)、奧克斯(6.84%)。小米空調在線上市場已經躋身銷量前三,銷售額前四的位置。

7月5日,小米集團CMO許斐在社交媒體發佈視頻,稱小米空調業務目前在全國排名第四,目標是儘快進入前三。

許斐指出,除了汽車和手機業務,小米的空調業務也蒸蒸日上,最高峰的時候一天送裝量能夠達到8萬臺,這得益於硬核技術上的持續投入以及小米在智能化和人車家全生態上的優勢。此外,小米極力推進送裝一體,也就是一次上門,既送貨又安裝。

小米空調的增速之快讓業界矚目,劍指前三更將“野心”袒露無餘。但與格力等頭部品牌相比,小米在市場佔有率上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來看,與格力空調相比,小米的市場份額、銷售額以及品牌影響力等方面仍存在顯著差距。而且小米空調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相對較弱。”智帆海岸機構首席顧問、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此外,從代工起家的小米,確實在發展過程中不時受到代工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的質疑。

多位受訪人士認爲,對於小米而言,要想破局,自建工廠是必然之路。

“沒有自己的工廠時,很多先進的技術的轉產速度和質量得不到保證。自建工廠有助於小米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步伐,同時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提高成本控制的靈活性。”一位機構家電分析師指出。

記者注意到,目前,除了手機、汽車領域建有工廠之外,小米在空調方面也有所動作。

小米智能家電(武漢)有限公司於2023年成立。

其經營範圍包括製冷、空調設備銷售與製造。據媒體消息,該公司在2024年1月已開工,年產能將達到60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