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國大戰略」的啓示
(中新社)
俄烏戰爭延燒月餘,國際社羣不分大國小國也相繼從危機中省思自身國家安全戰略與外交行動準則。我們都清楚國際政治的現實,資源有限的小國無法跟大國進行軍備競賽,但在國家決心、能力、外交行動等層面,小國也能擁有大戰略。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Dr. Vivian Balakrishnan)於2月28日向國會發表的俄烏戰爭情勢報告中提出4點應汲取的重要教訓,甚值得臺灣省思。
一、國家安全不能依靠別人,絕不能失去保衛跟照顧自己的能力。維文指出「所有小國都得面對嚴峻的現實:一個脆弱的國家面對強大的對手很快就被肆虐,國際法與外交原則雖然必要,但不足以保障烏克蘭免於被入侵。」爲此維文認爲「一個國家不能依靠別人來保護,絕不能失去保衛跟照顧自己的能力,這就是新加坡建立強大的武裝部隊跟國民服役的原因。並且以國人的決心爲根基;沒有這樣的能力跟決心的話,再多的外交努力都無法救國。」
二、關鍵時刻,必須明確表達立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曾說過「當大象打架時,小草遭殃。」「小國容易捲入大國的地緣政治博弈,必須避免成爲一方用來對付另一方的棄子、附屬國或傀儡。所以新加坡努力與所有鄰國和大國維持友好關係。面對國際議題,新加坡的行動會以國家長期利益爲原則,而不選邊站。」然而新加坡也明確意識到「在某些時機下,即使違反不選邊站的原則,我們也必須表明立場—就像新加坡現在所做的。」
三、保持國內團結和凝聚力至關重要。「在網路時代和混合戰的時代,內部分歧容易被對手利用。對手在國內明來暗去地分裂和削弱對手已成爲補充傳統戰爭的標準手段。」所以新加坡政府強烈呼籲「國內的政治問題必須止於國家(內部)」。
四、維護主權和國家利益需要付出代價。「維護主權和國家利益需要某些犧牲和痛苦,正如烏克蘭爲了自由付出代價;此外,其他對侵略者發動制裁的國家也不得不承擔痛苦和付出代價。新加坡人必須對此有所瞭解,並且因應後果做好準備,承受痛苦、彼此互助、共同承擔。」
維文外長的報告所反映新加坡國安戰略思維應能引起臺灣社會共鳴。如維文所言,自衛的能力和自衛的決心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基礎。而更沉重的現實是,國人必須認知到,維護我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維護國家的安全與和平,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新加坡的省思也提醒我們,境外勢力和在地協力者合作發動認知戰,以製造社會恐慌的案例歷歷在目,臺灣社會雖有不同意見,但我們更期待這些爭議是國內的爭辯,而非引進外力的木馬。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的外交行動原則。新加坡面對國際政治爭議時長期有「不選邊站」的傳統。至於臺灣,不分黨派的政治領袖只要執政,都必須面對國際情勢與兩岸關係的兩難挑戰,既要兼顧中國大陸維持友好往來,避免決裂;又必須配合美國戰略利益做一定程度地表態。關於是否選邊站隊的爭論,我們或可從新加坡的決斷得到啓發。
新加坡的不選邊政策雖是小國與鄰修好的策略,但新加坡更認爲「強權即是正義」、「弱者被迫接受強權安排」的國際秩序對小國的安全與生存極爲不利。因此新加坡選擇明確表態,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並參與國際制裁,以捍衛擁護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對每一國家主權的保障。換言之,在關鍵時刻表明立場,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是確認國際價值同盟,是爭取戰略同盟的必要決斷。
2014年《明斯克協議》一紙空文終究未能帶來長久和平。臺灣國家前途自不能依賴他國的承諾。然而我們也要強調,近年臺灣推動軍備升級、檢討役期、強化後備戰力等充實國防安全能力的作爲,目的並非挑釁對手,而是向可能的威脅提出示警,以避免誤判與激化衝突。我們期待,兩岸政府與社會始終願意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遇。(作者爲海基會前董事長、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